-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⑶ D AD D D D A C C B C D D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7. ⑴ ⑵ CD AD ACD D 16 15 14 13 19. 卷09宁波效实绍兴一中等2016年高二下期中 ⑴ ⑵ 18. 小球1质量m1,小球2质量m2,桌面高度h,OC与OB夹角θ ⑴ ⑵ 20. 略.见后解析 21. ⑴ ⑵ 22. 略.见后解析 3.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了“微粒说”,惠更斯提出了“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综合他们的说法圆满地说明了光的本性 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C.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频率低、波长长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 惠更斯 “波动说”的波是宏观概念上的机械波.爱因斯坦波粒二象性的波是概率波 牛顿“微粒说”认为光是一种实物粒子,爱因斯坦“光子说”认为光是能量子 X射线通过石墨物质散射的实验时,发现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比入射线波长更长的射线 4.下列关于概率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 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 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粒子,则可以确定它从其中的哪一个缝中穿过 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 5.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当它自发跃迁到较低能级时 A.总共发出六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发出的光子的波长最小 C.从n=4能级直接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可见光的光子 D.从n=4能级直接跃迁到n=1能级时,发出的光子的波长最长 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 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 7.关于核力与比结合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力是短程力,可分为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 B.每个核子只与邻近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C.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质量亏损,释放能量 核力是短程力,强相互作用力是核力 弱相互作用力不是核力 8.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A.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 B.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 C.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 D.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 中子衰变 11.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 B.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 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一定向外辐射能量 当原子处于不同的能级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电子云就是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的 12.原来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β衰变,并放出电子.若测得反冲核和电子速度方向互成143°夹角,动量大小分别为1.5×10-23kgm/s和1.2×10-23kgm/s,那么正确的结论是 A.该实验说明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动量守恒定律不再成立 B.动量守恒定律一定成立,因此这次实验测得的数据一定有太大的误差 C.该实验可以表明在衰变中还应该有另外的粒子产生,其动量为0.3×10-23kgm/s D.该实验可以表明在衰变中还应该有另外的粒子产生,其动量为0.9×10-23kgm/s e x 1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沿倾角为α和β的两个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从同一高度h1开始下滑到同样的另一高度h2.在这一过程中,A、B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A.所受重力的冲量 B.所受支持力的冲量 C.所受合力的冲量 D.动量变化的大小 大小相等、方向不等 14.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J.J.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其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最终发现了电子 B.G.P.汤姆孙利用电子束在晶体中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粒子性 C.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玻尔原子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而弗兰克—赫兹实验为其提供了实验依据 J.J.汤姆孙,英国物理学家,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G.P.汤姆孙,J.J.汤姆孙之子,因发现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获得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6.如图所示,小车的上面由中凸的两个对称曲面组成,整个小车的质量为m,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在有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