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名市”建设中长期发展纲要统一稿20101225.doc

汉中“文化名市”建设中长期发展纲要统一稿20101225.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中“文化名市”建设中长期发展纲要统一稿20101225汉中“文化名市”建设中长期发展纲要统一稿20101225

汉中“文化名市”建设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 (征求意见稿) 汉中“文化名市”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课题组 2010年11月18日 课题组成员名单: 组长: 李 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文学院教授) 成员: 杨玉英(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蔡云辉(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副主任,教授) 王琼波(汉中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文化艺术科科长) 杨玉英(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西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科技成果批准登记号:750r201022 本课题已经通过汉中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评审会,并在汉中市科学技术局登记,进入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记系统。 汉中“文化名市”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 目 录 序言 一、汉中市“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情况 (一)发展成就 (二)存在问题 二、当前汉中市文化发展面对的形势和面临的基本矛盾 (三)面对的形势 (四)面临的基本矛盾 三、汉中“文化名市”建设与发展战略布局 (五)指导思想 (六)战略目标 (七)战略布局 (八)原则方针 (九)具体指标 四、实现的路径 (十)以实施六大工程为路径 (十一)文化品牌工程1:两汉三国文化品牌工程 (十二)文化品牌工程2:文化节会品牌工程 (十三)文化品牌工程3:文化名作品牌工程 (十四)特色文化研究工程 (十五)文化产业发展工程 (十六)文化阵地建设工程 (十七)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十八)文化传媒建设工程 五、保障措施 (十九)统一思想认识 (二十)完善优惠政策 (二十一)实行积极的财政投入保障 (二十二)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二十三)建立和完善建设工作的监控系统 (二十四)建立“文化名市”建设听证制度 (二十五)设立“文化名市”培育和奖励的市长专项基金 六、组织领导 (二十六)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 (二十七)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二十八)完善运行机制 (二十九)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 序言 依据中共汉中市委、汉中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汉中“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的发展战略,制定本《汉中“文化名市”建设中长期发展纲要》。 从研究范围的角度看,文化由观念、制度和器物三层次构成。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本纲要遵照国家意识形态导向要求,同时也珍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将其看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作为制度的文化,一般区分为规定的制度和执行的制度,本纲要坚持按照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十二五”规划的导向,结合汉中文化发展的实际,把研究重点锁定在“可执行”的层面上,主要考虑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传播领域如何组织落实汉中“文化名市”发展战略;作为器物的文化,本纲要的关注点在于确定能够体现汉中“文化名市”发展战略的文化型物质载体。因此,本纲要所涉及的范围,限定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传播领域内。 从时间的角度看,文化的发展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且在发展中具有“软实力性”和“缓慢性”特征。因此,本纲要将时间跨度确定为中长期,亦即由2011年到2020年这十年间。 从社会影响力的角度看,“名市”主要是指整个社会对于汉中的认同度,这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历史过程。汉中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丰厚,影响巨大,认同度高。重视汉中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社会作用,可节省建设成本,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 一、汉中市“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情况 (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市抓住国家扶持西部基层文化建设的机遇,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努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多层次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引导特色艺术创作,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基本实现预期发展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有力支撑。具体表现为: ——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协调落实配套资金1000多万元,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维修、改造文化馆8个,图书馆7个,新建文化图书馆1个,文化馆、图书馆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0个,村文化室370个,农家书屋663个,建成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级支中心,92个乡镇、458个村级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社区文化中心8个,社区文化室40个,发放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设备18万套,配送流动舞台车4辆,流动电影放映车11辆,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6060场,受众2200万人次。 ——特色艺术创作连获佳绩。组织全市音乐工作者创作的《汉中美》、《请到汉中来》、《千古石门》、《绿色汉中》、《油菜花儿黄》等歌曲广为传唱;整合全市艺术创作力量,以市歌舞剧团为主体创作、演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陕南民歌剧《月缺月圆》,参加由陕西省政府主办的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获得剧目、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