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俗论文
——陕北民歌中的民俗文化
摘要: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是民族文化富有生命的表现。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 , 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相遇。陕北民歌正是具有这种深层的、 内在的精神的具体表露。这种精神对当地人的思想,文化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这种精神也正隐含在陕北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中。
关键字:陕北民歌、民俗文化、思想、内涵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是民族文化富有生命的表现。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 , 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相遇。陕北民歌正是具有这种深层的、 内在的精神的具体表露。这种精神对当地人的思想,文化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这种精神也 正隐含在陕北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中。
首先我在这里论述的陕北文化在地域上是广泛意义上的陕北,作为一个文化特征包括:陕北,晋西北,甘肃平凉地区,内蒙古包头地区。
一.陕北民歌的特点
陕北地处中原与边疆的过渡地带;汉族与胡人的过渡地带;农业与牧业的过渡地带;山西与蒙地的过渡地带;战争与和平的过渡地带;地带;谦和恭顺与不安现状过渡地带;儒家循规蹈矩与多神崇拜随遇而安的过渡地带。地处文化板块的接缝处,文化的碰撞交融,使这里的文化有其独特的特质。
首先,陕北文化具有多元性。陕北文化就是从大红大绿的中原文化过度到白云绿草冷色调的草原文化的过渡色。汉族的主色调中溶入了少数民族的色彩,有匈奴、鲜卑、羌、蒙的民族的色彩。陕北民歌就是这样,它的来源就是多元的,受山西的戏曲和民歌的影响,也加入了甘肃花儿和内蒙民歌的旋律,它是这些优秀民间艺术的杂交繁育的产儿。山西民歌的能巧、嗲乖和蒙古民歌的彪悍、粗犷结合的产物。山西民歌阴柔尖锐与蒙古人的长调深沉悠长相结合。陕北民歌既有田园韵味,又有马背情调,这就是陕北民歌的特征。
其次,陕北文化具有开放性。陕北文化始终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陕北这口大锅不断加入不同民族文化的粟米,最后熬制成一个具有独特口味的美味粥汤。现在他还可以填进一些新的元素,这样并不破坏它整体的完美,因为陕北文化本身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完善的体系,没有中原文化所特有的排他性,陕北民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一切题材皆入民歌,好事可以入歌,坏事可以入歌;喜事可以入歌,丧事可以入歌;尊崇礼教可以唱,胡作非为可以唱。演唱的随意性更是让人吃惊,信天游,以演唱者的自身嗓音为基础,可以任意发挥。根据演唱者和演唱者所处的环境加入虚词叠词和即兴创作词。陕北民歌就是一种开放的民歌,世界上没有那一种民歌象陕北民歌一样,不拘形式,不限内容。陕北民歌把人的演唱技巧和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俗话说:十人九个调,就是陕北民歌的突出特点。[1]
再次,陕北自然条件较差,灾荒连年不断,地处边疆,战乱频发。陕北文化中祈福消灾和反抗斗争的特色非常明显。陕北民歌也一样,它是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祷告,是人们对苦难生活的无奈感叹,甚至是对自然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激烈反抗。陕北民歌中大量的题材就是略带哭调的苦歌和充满激越旋律的呐喊和诅咒。特别是延安时期的新民歌,这是陕北人民革命情感的总爆发。延安时期,是陕北民歌最辉煌的发展时期。
二.陕北民歌的民俗文化的显现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还有,石匠们用歌声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农民们用歌声驱逐寂寞和忧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吐心中哀怨。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此外,陕北人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进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乃至丑闻千里,以歌传之;奇人怪事,以歌颂之。具体讲陕北民歌与民俗活动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