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画版-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
图解漫画屠呦呦与青蒿素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 William C. Campbell )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 Satoshi ōmura )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新型药物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奖,其余 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获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其余二人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材料来源:/a44785351_0.shtml#_zbs_baidu_dk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材料来源:这两幅漫画出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两位同学之手:临床医学(八年制)14年级殷悦和临床医学(五年制)15年级李清扬,/d/i/2015-10-08/doc-ifxirmpy1374332.shtml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她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被戏称“三无”科学家。 1955年(25岁),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969年(39岁),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疾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79年(49岁),任副研究员(相当于副教授); 1980年(50岁),聘为硕士生导师; 1985年(55岁),任研究员(相当于教授); 2001年(71岁),聘为博士生导师。 2011年9月(81岁),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85岁),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物简介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青蒿素项目诞生于“文革”时期。越南战争美越两军深受疟疾之害,中国领导人应越南请求举全国之力攻坚疟疾。中国文革时期科研经费相当低,那会儿老科学家基本都被斗倒了,所以项目里净是中青年,屠呦呦作为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加入进去的时候是39岁。 当时的研究方向之一是从中药古方里找,在成百上千种中药里,青蒿一直表现不好,一直就不是首选。后来屠呦呦率先想到是提取方法错了,改用乙醚,结果用乙醚得到的青蒿提取物抗疟性超强,几乎达到100%。后来屠呦呦把这个方法在1972年的全国工作会上公开报告了。 找到方法之后就想法儿提纯。屠呦呦组里的一个人1972年底率先得到了“青蒿素II”结晶,另外有云南和山东省药物研究所分别在1973年4月和12月得到“黄蒿素”(云南)和“黄花蒿素”(山东)。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