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哲学课程论文建筑哲学课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哲学课程论文建筑哲学课论文

从哲学的角度思索建筑的本质以及意识形态 摘 要:根据当代建筑中哲学思潮的发展,介绍了建筑设计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现象学、语言哲学等哲学思潮,论文旨在从哲学的角度思索建筑的本质以及意识形态对建筑物及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关键词:哲学思潮 实体性哲学 解构主义 建筑设计首先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设计者在创造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强调正越来越浓。这样,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即主客体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各种设计流派中设计思路组织的根本依据。因而,当今设计哲学思想和建筑设计活动愈来愈不可分割。以下就现代主义开始建筑设计思潮中的若干哲学思潮作简要概述。 1.现代主义:实体性哲学和技术崇拜 现代主义在20世纪初就以其理性主义建筑战胜折衷主义和古典主义,成为席卷世界的建筑思潮。工业革命的影响,对技术和理性的崇拜,使得这个时代的设计师们生活在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追求真理的终极,对物质技术的崇拜主宰了一切。“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哪里功能不变,哪里形式不变。”这样,只要建筑的功能一定,其外在建筑形式就存在唯一一个最完美和合理的了。可见当时设计主体对建筑客体的地位是如何的渺小,主体的能动性被极大地抑制。唯有按照最合理的使用方式进行设计,才能得到理性的建筑。有用性和有效性被抬到了至高无尚的地位。所以,当时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建筑造型,这个时代的建筑也就有了“国际式”的称号。这时的思维是线性思维,非此即彼,是实体性哲学发展的极致。而后,主体性哲学便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而转折点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到来。 2.后现代主义哲学:主体性哲学的苏醒和艺术的反叛 本体论是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根据,它是哲学的本根。自哲学产生后,哲学家们就在不断地探讨世界的本体,建构本体论理论。自20世纪初,西方哲学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许多哲学家一反传统,纷纷批判、解构本体论。这股浪潮已持续近一个世纪,到后现代主义那里达到了高峰。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发展的结果。在艺术表现上,后现代艺术旨在挣脱传统的束缚,在艺术的观念和形式上都力求创新,并且有十分鲜明的反叛传统的共同立场和宣言[5]。随着后现代艺术这种倾向的不断发展,便形成了艺术运动中的固定原则乃至共同标准。显然,这与艺术的不确定性和无穷变化的本性相矛盾,也与创新的本性相矛盾。这种反常化的现象造成了现代艺术的单向偏颇,现代艺术的创造力也因此走向衰退。后现代艺术的崛起,不仅是对这种单向度的反驳,而且在更高意义上使艺术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因此,多元化强调主体的感受,反理性主义思潮纷纷登台。这时期,建筑设计者开始以设计作品作为武器攻击现代主义形而上理性主义言论,表达主体自己的感受,可以说是主体性哲学的回归、个人意识的醒悟。后现代主义者以理性主义者极力反对的建筑装饰为出发点,采用历史主义的装饰用于设计,并且探讨建筑物本身所蕴藏的意义。认为建筑是有表情的,可以作为某种精神意志的象征或代言物[1,2]。这和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建筑只是技术和功能的物质实体构成对比,从而完成了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颠覆。 3.现象学:本质还原理论对本原和意义的追求 现象学的研究始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8年~1938年),他通过对意识活动的内在反思,从呈现在意识领域内的现象之中达到对本质的把握,这本质便是知识确实可靠的根据。这种方法称为本质直观或本质还原。1907年前后,胡塞尔又把现象学发展为先验现象学或者纯粹现象学。提出先验还原方法,先验主义的观点和心态正是现象学的核心和关键。胡塞尔现象学对本原的追求被很多建筑师借鉴,以作为发现场所或建筑本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诺伯格·舒尔茨,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现象”出发,包括人、动物、花、树木、森林、石头、土壤、木材以及水、城镇、道路、房子、门、窗户和家具,也包括了太阳、星星、月亮、云、夜晚、白昼及季节的变换。通过对组成环境的现象要素的把握,寻找这些要素对于人所形成的感觉,从而探讨“表达生活情景”的现象。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其生活情景所蕴涵的意义,这些理论对于城市空间场所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 4.语言哲学:解构主义和符号学 人们常说20世纪的哲学是“语言的转向(Linguistic Turn)”,以别于近代(自笛卡儿算起)的认识论转向,这是指20世纪的哲学家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焦点投射到语言上,但语言的转向不一定代表哲学家所研究的都是语言哲学,而是以语言的表达功能(语言是思想的表达)为核心来探讨各种哲学议题:如形上学、认识论、科学哲学、社会哲学、道德哲学……等等;此种做法当然也不免预设了某种语言本性的观点,而把语言本性揭露出来就是语言哲学的任务,简而言之,语言哲学仍是把语言本身当成主题;语言转向则只是把语言分析当方法。语言转向从20世纪初即开始算起,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