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二章 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 泥炭化作用 残植化作用 腐泥化作用 泥炭成分、性质的影响因素 煤的成因分类 * 1、泥炭化作用的特点 定义:泥炭化作用是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过程,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 属性: 也是—种植物物质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它与水解作用、氧化与还原作用有关。 条件: 发生于覆水地区的水位以下,即与大气局部沟通的状态下。泥炭化作用的直接产物除了泥炭以外,分解出的气态产物有二氧化碳、水、沼气和少量氮。 一、泥炭化作用(重点) 第一节 泥炭化作用 * 一、泥炭化作用(重点) 2、泥炭沼泽的垂直剖面 氧化环境的表层、中间层及还原环境的底层。 泥炭沼泽表层又称为泥炭形成层:植物的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主要是在泥炭沼泽表层进行。 泥炭沼泽表层含有大量微生物,随深度变化喜氧细菌与厌氧细菌呈规律性变化 * 3、泥炭沼泽化阶段划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经过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转化为简单的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 第二阶段,分解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这一过程称为腐植化作用。 一、泥炭化作用(重点) * 植物转变为泥炭后,植物中含有的蛋白质在泥炭中消失了,木质素、纤维素等在泥炭中很少,而产生了植物中没有的大量腐植酸。 元素组成中,泥炭的碳含量比植物增高,氮含量有所增加,而氧含量减少。说明泥炭化过程中,植物的各种有机组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变成新的产物。这些产物的组分和性质与原来植物的组分和性质是不同的。 一、泥炭化作用(重点) * 1)生物化学分解作用 在生物化学分解作用中,植物组织的各种有机组分的抗分解能力各不相同,最易分解的是: 原生质→脂肪、果胶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木栓质、角质、孢粉质、蜡质和树脂。 一、泥炭化作用(重点) * (1)纤维素易于被强无机酸水解或被喜氧和厌氧细菌、真菌等菌类所分解。 (2)半纤维素水解后形成简单的单糖、己糖、戊糖,进而在充氧的条件下单糖变为CO2和H2O,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作用,形成沼气。 (3)木质素中有甲氧基官能团,具有芳烃特征,抵抗分解能力较强,只有在菌类和其他微生物作用下分解。 (4)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较复杂的脂肪酸,在菌类及细菌活动下可在分解成简单的脂肪酸、 CO2和H2O,也可分解出沼气。 (5)蜡质、树脂等抵抗化学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力最强。 一、泥炭化作用(重点) * 2)生物化学合成作用 定义:形成若干新的有机物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构成泥炭特征性组分的腐植酸。(黄褐色塑性物质,具胶体特征) 注意:腐植酸不是单一的有机化合物,而是一组由近似的、分子大小不等且结构不一的羟基芳香羧酸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这种复杂混合物的形成作用,称为腐植化作用。 一、泥炭化作用(重点) * 3)腐植化作用 是泥炭化过程较为重要的作用,它不是一种生物作用,而是在泥炭表面或近表面的泥炭形成层中,由缓慢的氧化作用所引起的一种化学作用,其结果是腐植物质的形成。 一、泥炭化作用(重点) * 4、泥炭沼泽有机组分: 腐植酸:是泥炭沼泽中的主要成分; 沥青质:合成作用形成,也可以由树脂、蜡质、孢粉质转化而来; 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 变化不大的稳定组分:如角质膜、树脂、孢粉等。 一、泥炭化作用(重点) * 二、凝胶化作用(重点) 1、凝胶化作用的特点 概念: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条件: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③厌氧细菌的参与。 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一方面进行生物化学变化,一方面进行胶体化学变化,二者同时发生和进行导致物质成分和物理结构两方面都发生变化。 * 二、凝胶化作用(重点) 2、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 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并通过真菌和细菌的作用在形成腐植酸等物质的同时,还经历着一个胶体化学变化: ①既有因微生物活动而引起的化学成分的变化; ②又有胶体化学的变化,故全称应为“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 * 二、凝胶化作用(重点) 3、凝胶化作用的产物 凝胶化作用进行的强烈程度不同:产生了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凝胶化物质。 (1)如果植物组织的细胞壁在变化过程中只发生了微弱的膨胀,则植物的细胞组织仍能保持规则的排列,细胞腔明显。 (2)凝胶化作用的程度不同,产生的凝胶化物质的结构和形态亦不同,再经过煤化作用的转化,则形成不同的显微组分。 * 三、丝炭化作用(重点) 1.概念:植物物质应受的氧化分解、脱水、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探索.docx
- 【人教A版】2015年秋必修四: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探索.ppt
- 2《认识车标》教学(完成)探索.pptx
- 广告—泰感动探索.pptx
- 【人教版】2013届中考英语考前语法专练《专题八动词分类及动词短语》(考点直击+中考透视,22)探索.ppt
- 广联达钢筋算量注意事项探索.docx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2化学能与能量单元测试探索.docx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及功能关系》单元测(提高篇)探索.docx
-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探索.ppt
- 【人教版】2016年必修二: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探索.ppt
最近下载
- 超声回弹综合法计算表(带公式).xls VIP
- 2024-2030年儿童绘本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docx
- 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VIP
- Q-CR-9651-2017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 GB8478-2020 铝合金门窗国家标准.pdf VIP
- 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docx VIP
- 超声医学高级职称答辩.pptx
- 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表格大全(表格齐全).doc
- 2022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电缆工程分册).docx VIP
- 螺杆桩综合施工专题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