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擬信號.ppt
物理层 物理层主要内容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从数据转换的角度看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通过实际的信道 基本概念 带宽(Band width,BW) 信道传输能力的度量。 在传统的通信工程中: BW ≈ fmax- fmin 单位:赫兹(Hz) 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用每秒允许传输的二进制位数作为带宽的计量单位。主要单位: b/s (bps) ,kb/s,Mb/s,Gb/s。 例如:传统以太网理论上每秒可以传输1千万比特,它的带宽为10Mb/s。 基本概念—通信参数 吞吐量:信道在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信息量。单位一般为比特/秒。例如,某信道在10分钟内成功传输了8.4M比特的数据,那么它的吞吐量就是8.4M比特/600秒=14Kbps。 利用率:是吞吐量和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之比。 时延(Delay):指从发送者发送第一位数据开始,到接收者成功地收到最后一位数据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时延分为每一跳的时延、端到端时延和往返时延。 每一跳时延=处理时间+排队时间 +发送时间+传播时延 处理时间=节点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 排队时间=数据在节点等待转发的延迟时间 发送时间=数据长度/发送速率 传播时延=d/s d:距离,s:介质中信号传播速度(≈0.7c) 端到端时延=∑每一跳时延 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确认所经历的时间 RTT≈2×传播时延 抖动(Jitter):延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实时变化叫做抖动。抖动往往与机器处理能力、信道拥挤程度等有关。 延迟敏感,如电话;抖动敏感,如实时图像传输。 delay Processing delay is the time it takes for a router to take the packet from an input interface and put it into the output queue of the output interface. This delay depends on the CPU speed and CPU load in the system.? Queuing delay is the time a packet resides in the output queue of a router. This delay depends on the load on the communication link. Transmission Delay is the time it takes to transmit a packet. Propagation delay is the time it takes to travel through the channel. 三种时延所产生的地方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数据经历每一跳(hop)的时延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和处理时延(含排队时延) 总时延就是上述之和: 时延带宽乘积 某一链路所能容纳的比特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时延带宽乘积=带宽×传播时延 例如,某链路的时延带宽乘积为100万比特,这意味着第一个比特到达目的端时,源端已发送了100万比特,即信道内能容纳100万比特数据。 2.0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 1 ) 2.0.1 傅立叶分析 任何一个周期为T的有理周期性函数 g(t) 均可分解为若干项(可能无限多项)正弦和余弦函数之和: g(t) = c + + 其中: f = 1/T 基本频率 an, bn n次谐波项的正弦和余弦振幅值 2.0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2) 已知 g(t),求c, an, bn 1) 将等式两边从0到T积分可得c c = 2) 用sin(2?kft)乘等式两边,并从0到T积分,可得an an = 3) 用cos(2?kft)乘等式两边,并从0到T积分,可得bn bn = 傅立叶级数合成的方波 2.0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 4 ) 联网 尼奎斯特理论的应用 非理想信道 Shannon理论 信噪比 香农理论的应用 举例 常用的带宽单位 常用的带宽单位是 千比每秒,即 kb/s (103 b/s) 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 吉比每秒,即 Gb/s(109 b/s) 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 请注意:在计算机界,K = 210 = 102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