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钩虫教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二指肠钩虫 组长:谭彩虹 一. 十二指肠钩虫形态结构特征 参与人:买合不白汉,缪斯,马小燕,彭夏燕 钩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的上段,主要有两种,即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我国北方以前者为主,南方多感染后者。 成虫前端具口囊,唇片退化,口囊内具有成对的钩齿,具切割作用,雄虫尾端具交合囊及刺。 种类 特征 十二指肠钩虫 大小/mm 雌10~13×0.6 雄8~11×0.5 体形 “C”型 口囊 腹侧前缘有两队钩齿 交合囊 略圆 交合刺 两刺末端分离 阴门 在身体中部之后 尾刺 有 ————以上摘自《无脊椎动物学》任淑仙 第二版 二. 生活史及分布地域 参与人:孙婧英,谭彩红,王灵玉,王培花 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多数在空肠上部,虫卵随粪便排出时为2-8细胞,呈现椭圆形。卵在泥土中,温度适宜,含氧充足,潮湿荫蔽的条件下,一天几发育成胚胎。幼虫从卵壳中爬出,具有杆状食道,为杆状蚴;在土壤中生活以细菌及分解有机物为食,数日内脱皮一次,进入第二期杆状蚴,此时幼虫具有食道球,但口封闭,不进食,借助体内储存营养生活。第二次脱皮时,生长为丝状蚴,即感染蚴,此时幼虫抵抗能力很强,可存活2-3周。 感染期幼虫有聚集性,但与人体裸露皮肤或黏膜接触时,从手指脚趾间或毛囊,汗腺钻入人体,这是钩虫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现在有实验证明,它们可以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人体,也可因生食蔬菜吞下。少数未被胃液杀死的幼虫,可在小肠内发育成成虫,而无幼虫移行过程。 丝状蚴侵入皮肤后,进入小肠腺或淋巴管,随血液流经右心到肺,穿过肺泡,循支气管,气管上升到会咽,随宿主的吞咽下行到胃达到小肠;一部分幼虫随痰吐出,在小肠进行三次脱皮,形成口囊,附着于肠壁,在3-4周内,脱皮四次变成成虫。从丝状蚴侵入人体到从人体粪便中找到虫卵约50天,成长达到九个月以上,成虫在人体内寄存的时间一般为1-10年。 ————出自《动物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联合出版 地域分布 本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以热带、亚热带为甚。我国以黄河以南广大农村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北方及西部地区较少。根据1988~1992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我国钩虫感染人数为19 405万,平均感染率为17.17%,以海南省的感染率为最高(60.90%),其次是四川(40.88%)和广西自治区(37.85%)。东北、华北和西北10个省(区)的感染率则低于1%。在虫种地域分布上,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则以美洲钩虫为主,但两种钩虫混合感染较为普遍。长江流域是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的混合感染区。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总的感染率有所下降,感染度较前明显降低,大部分感染者为轻度感染,即每克粪便虫卵数低于3000。 ————以上摘自《无脊椎动物学》任淑仙 第二版 三.感染时的症状 参与人:申盼,沙雨晴,沈小林,佘雯 ? 病理及临床表现:钩蚴侵入皮肤后,约数分钟至一小时左右,即可引起钩蚴皮炎(又称“粪毒”),多见于足趾、手指间等与泥土接触处。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奇痒感,继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成为水泡。若有继发感染,则可形成脓包。最后结痂、脱皮而自愈。在组织切片中,早期可见到局部充血及中性粒细胞侵润;稍晚,则可能有单核和少量成纤维细胞出现。在结缔组织、淋巴管和血管内均可见到幼虫。 钩蚴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性病变。患者可出现咳嗽、痰带血丝,并常伴有发热胃寒等全身症状。中这可有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在同一时期内,进入肺泡的幼虫越多,出现的症状也越重。严重钩蚴感染,可引起肺大咯血。在我国曾有钩虫暴发感染引起哮喘的报道。 成虫咬附在肠粘膜上,可造成出血点及小溃疡。多为大小约3~5毫米,做散在分布的浅层出血或糜烂,有时为大块出血性瘀斑,可深达粘膜下层,甚至肌层,成虫寄生可引起消化、吸收等功能紊乱。表现为上腹不适或疼痛、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和营养不良等。轻度感染,可无症状。但钩虫之所以危害严重,主要却在于成虫可导致宿主慢性失血。钩虫分泌抗凝素,使咬附点伤口不易凝血而有利其吸血。国内曾对犬钩虫吸血活动做过较为详细的观察,发现每条全钩虫每日的吸血量约为0.024毫升左右。并观察到虫体吸血固然是导致宿主慢性失血的重要因素,但在其吸血的同时,及迁移咬着部位以后,自咬附点渗出的血量,有时也不算很少。其他原因,如虫体活动造成的组织损伤等也可导致宿主失血。近年来,应用放射性同位素51Cr标记红细胞的方法,已测知每条十二指肠钩虫每日可导致的失血量约为0.14~0.40毫升。由于慢性失血,宿主体内的铁质和蛋白质不断损耗,随之即可出现贫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