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生成、价值与运作——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的政治社会学思考.pdfVIP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生成、价值与运作——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的政治社会学思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生成、价值与运作——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的政治社会学思考.pdf

霄 2012.4 “三农”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 :生成、价值与运作 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的政治社会学思考 陈浩 天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79) [摘 要]基层群众 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 色的基层民主形式,村庄内生和行政外赋是村民自治制度生成的双重逻辑架构。同时,村民 自治也是一种有效的基层治理模 式,其制度运行历经了政治参与到政府治理再到社区建设的价值嬗变过程。在发展导向上,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关注民生、彰 显民意。因此,要在民主程序的创新实践中提升基层民众的民主能力,培养民众的基本民主素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 设基本形式的村民自治,已经催生和引发了一 系列积极的社会政治效应,促进 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村民 自治;生成路径;价值嬗变;目标导向 [中图分类号] D6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2)04—0089—04 村民自治制度在理论界被学者称之为中国特色 的“草根民主” 。其在农村就像“自由的微风”贯 穿农村乡土社会的民主发展,让 9亿中国农民进入 了世界上最大的“民主训练班”。然而,村民自治制 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争论、怀疑甚至非议和 责难。正如戴维 ·赫尔德所言,“民主内涵的历史 是奇特的,而民主实践的过程和历史则是使人困惑 的” 儿 ’。上世纪8O年代以来,村民自治的正式实 践展示了村民自治的强大生命力 ,其 自身蕴含的现 代民主理念和严格的民主程序,使村民自治一时间 成为世人关注的公共话题。诚然 ,乡村社会不仅拥 有民主存在和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农民自身也拥有 发展民主的强烈诉求。这种基层民主网络“可以繁 荣整个社会,从而为政治上层建筑提供社会支柱和 基础结构” 儿 。经过 30多年发展的村民自治制 度,中国目前已成立 60多万个村民委员会,村民自 治制度焕发其蓬勃生命。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长 期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萌芽、植根于田野之间的草 根民主生长将遥远而漫长。因此,梳理和归纳我国 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规律,对下一阶段我国草根民 主发展具有前瞻指导意义。 一 、内生与外赋:村民自治制度生成的双重架构 1.村庄 内生 :传 统 乡土社会 民主 因子的 萌生。 20世纪以前的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权威结构秩序 呈现为宗族、绅士、宗教同皇权的博弈。宗族是基于 血缘纽带,通过族规等方式,积极干预村庄公共事 务。绅士群体大都具有功名抑或特殊技能,其凭借 在乡村社区中的威望,干预村庄公共事务。宗教主 要表现为村民对乡村社会“神”的原始崇拜 ,进而影 响自然村落公共事务对村庄的渗透。可以看出,传 统乡村内生治理模式的形成大概有以下几种生成方 式。首先,传统社会自然村的礼治秩序。其次,乡土 社会的习俗和惯性思维。最后,村庄 自然形成的精 英控制。在经历现代因素的输入之后,习惯法和传统 礼治秩序已经不具有现代意义的法治强制力。于是, 村庄内生秩序就有了第四种方式即村民自治模式。 在传统乡村内部,自治模式是“自我提供公共 产品和生产帮扶体系、自我满足消费欲望和维持内 部秩序”_4 ,可以说,自治是现代意义上村民自治的 雏形。2O世纪 80年代初,广西益州合寨村是最早 成立村民自治村委会的组织形式,迄今已有30年的 历程,这是我国基层村民自治组织的最早萌芽。自 治这种乡村秩序的生成由于导人了村民选举的因 素,因而其民主内涵具有内生的性质。村民委员会 这种新的乡村社会组织形态和管理体制,这就是村 民自治的内在生成基础。 2.行政外赋 :现代政治的民主契合与制度安排。 进入20世纪,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逐步加强,国家 行政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渗透日益深入。辛亥革命促 使旧社会秩序走向瓦解 ,国家政治权威开始强制性 [收稿日期]2011—11—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层民主发展的途径与机制研究”(08AZZ003)。 [作者简介]陈浩天(1983一),男,河南开封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员,河南大 学讲师,主要从事基层政府治理与公共管理研究。 89 地进入乡村社会,国家行政权力的边陲从县级下沉 到乡级。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政党力量也通过农 民运动等形式开始介入乡村社会。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凭借革命的历史惯性及革命理想主义意识形 态,通过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有计划 的社会变迁”, 进一步削弱了乡村的传统权威。 至此,乡村社区权力体制的独立性逐渐丧失,行政 “细胞化”式的单位控制得以明确。尤其在解放区 的中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共产党,就对民主问 题比较关注。他们认为“不应因人民素质不高而拒 绝民主,应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