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近老舍
1
生平简介
老舍(1899年一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满族正红旗人,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他还有絜青、絜予等笔名。
生平介绍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一个旗人家庭。
1913年,老舍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1918年至1924年间,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 .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
1929年夏季,离英,途经新加坡并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以新加坡为背景的小说《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老舍离别家小奔赴国难。
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同年随文协迁到重庆。
1946年3月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在美国写完了《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
1949年12月,应周恩来委托文艺界之邀回到北京。
1962年开始,许多文艺作品遭到批判,老舍被迫停止了《正红旗下》的创作。
1965年3月-4月,老舍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
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于红卫兵的迫害,老舍自沉于太平湖,年67岁。
第一课时
老舍先生的父亲母亲都是满族人。父亲是正红旗的,是保卫皇宫的护军。母亲是正黄旗的,出生在农村。当时他们的收入,就是三两银子、一担老米。
父亲牺牲以后,钱粮减半,就完全靠着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所以,老舍先生的童年和青少年 是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的。
老舍的出生
1899年2月3日,恰好是农历戊戌年的腊月“小年儿”。正当北京人忙着祭灶的时节,老舍降生在北平这个贫困的旗人家庭。他刚刚落草,母亲就昏死过去,要不是及时赶到的大姐把他紧抱在怀里,老舍难免不被冻死。
母亲的影响
老舍童年时期,是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中收拾得清清爽爽,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无法抹去的回忆
无法抹去的回忆
八国联军,是母亲为老舍讲述最多的恐怖故事。惨痛、愤怒、荒谬,是成年之后老舍对此的复杂感受。
太后、皇上都跑了,留下满城百姓和旗籍官兵驻守一座毫无意义的空城。身为保护皇城的护军,父亲拿着老式抬枪跟洋鬼子打巷战,最后被燃着的火药烧伤致死。
八国联军涌入北京城以后,开始烧杀掠夺。他们也进了老舍先生的小家……。
老舍自述
“当我实活了二年而号称三岁的时候,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我一家所在地方划归日本管守。因为缺粮。小鬼子便挨家挨户的搜寻可以吃的东西。名为搜粮,事实上可就是明抢,值得拿走的东西全毫不客气的拿了走。有一天,进来三名小鬼子,我家的大黄狗一叫,马上挨了一刺刀,它流着血倒在我的母亲旁边,然后,他们三个四处去找,看看有鸡没有;这才是真的鸡犬不留啊!他们没找到鸡,便进了屋中,我正在炕上睡觉,炕上有几只破皮箱,他们不肯放过;打开箱子,一看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便把箱子扣在我身上,想把我闷死,也多少解点气。强盗走后,母亲进来,我还被箱子扣着。联军攻入北京,他们究竟杀了多少人,劫走多少财宝,没法统计。这是一笔永远算不清的债!”
老舍人生的转折:遇见恩人
在老舍7岁时,一位后来法号叫宗月的大和尚改变了他的命运。宗月原名刘寿绵,是北京西直门一带有名的大财主,老舍的祖辈曾经为他家效过力。
老舍先生小的时候喜欢念书,他在学校里是一个很用功的孩子。他的长处是语文、作文、讲演,非常优秀。而且他讲演的时候很幽默,经常把别人逗的哈哈大乐,而自己一点儿都不笑。
对旗人一般喜欢的那些玩意儿,斗蛐蛐,养鸽子,他并不太喜欢。课外的时候,他有时候和自己的小伙伴,比如说罗常培,一起去小茶馆听听评书。当然都是罗先生掏钱,他是白听的。
“我真爱北平,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