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暴发原因初步分析 (1)由于2010年冬天温度偏低,2011年夏天高温,导致大部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较轻,达到防治指标的农作物面积不大,不需要进行防控,使其粘虫越冬种群数量相对较高,为2012年的大发生提供了虫源基数。 (2)2012年气候条件适宜粘虫的生长与发育,为大暴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今年全国雨水充沛,不但有利于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禾本科杂草的生长,今年小麦生长季节,黄淮海等地的粘虫量较常年高,由于在小麦上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小麦病虫害包括在小麦上的粘虫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粘虫也危害禾本科杂草,其茂盛的杂草为粘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同时,去年冬天极端低温天气少,今年夏天极端高温也不多,为粘虫的发育与繁殖提供了非常适宜的气候条件。这样,冬天气候适宜粘虫越冬,在生长季节粘虫具有充足的食料,同时气温适宜粘虫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粘虫的暴发危害。 (3)粘虫作为迁飞性害虫,一般在当地发生后,如果在成虫期,遇到气候条件不适宜,或者寄主作物缺乏,会迁飞到其他地区危害。今年由于雨水充沛,一方面抑制了粘虫成虫的迁飞(雨水和湿度太大造成粘虫无法起飞),同时,雨水充沛造成禾谷类作物和禾本科杂草长势茂盛,为粘虫提供了足够的食物资源,而使粘虫继续在本地繁殖危害,由于虫源的积累,导致了华北地区三代(东北地区二代)的大发生。今年粘虫在玉米田发生的特点是,玉米田禾本科杂草茂密、播种相对较晚、长势较差的夏玉米上发生严重。 3、建议 (1)粘虫的防控,一般最好在3龄之前,那时候食量小,抗药性低。粘虫的防治指标为每百株30头。 (2)加强华北地区3代粘虫成虫的监测。粘虫在华北地区可以发生3-4代,鉴于今年粘虫虫量大,如果防治不彻底,气候条件合适,会造成4代粘虫继续发生危害,因此,应加强监测,开展早期预警,防患于未然。 (3)建议国家各级财政,事先留出一些突发性农作物病虫灾害的应急防控资金,各级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做好农药和药械的储备,健全和完善专业化的防控队伍,做到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控。 (4)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实时监测、早期预警研究和农作物病虫害暴发危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为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5)针对一些突发性、暴发性的重大病虫害(如粘虫、草地螟、赤霉病等),加强迁飞流行规律,暴发危害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为控制其大暴发和应急防控提供技术储备。 (6)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建设和经费支持,强化田间监测和预测预报等公益性工作。做到对突发性和暴发性病虫害及早发现,及时预警,确保有效防控。 玉米旋心虫 玉米旋心虫为鞘翅目,叶甲科昆虫 一、分布 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等地区。主要以幼虫为害玉米等作物。每年在我省都有局部发生,目前查明发生的区域为双辽、公主岭、梨树、长岭、前郭、农安等。 玉米旋心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缺苗及病苗率达80%左右,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2007年吉林省发生面积达300万亩,一般地块病苗率可达30%以上。主要发生规律是玉米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我市如东单213、农大364等品种发生轻;在干旱沙土地发生较重;使用包衣后销售的种子(其包衣的种衣剂不含防治玉米旋心虫的有效药剂成分克百威)发生重。 危害状 玉米旋心虫以幼虫蛀入玉米苗基部为害,蛀孔处呈褐色,并产生毒素危害生长点,在6月中下旬(定苗后)受害株开始显症。常造成花叶或形成枯心苗,重者分蘖较多,植株畸形,形成丛生苗(君子兰苗),在茎基部扒开叶鞘可见裂痕,不能正常生长。 二、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5~6毫米。头黑褐色,触角11节丝状,基部4节黄褐色,余黑褐色。前胸黄色,宽大于长,中间和两侧有凹陷。胸节和鞘翅上布满小刻点。鞘翅翠绿色,具光泽,全体密被黄褐色细毛。雌虫腹末呈半卵圆形,略超过鞘翅末端,雄虫则不超过翅鞘末端。 卵 长约0.8mm,椭圆形,表面光滑,初产黄色,孵化前变为褐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8~11毫米。头部及前胸背板深褐色 ,腹部姜黄色,中胸至腹部末端每节均有红褐色毛片,中、后胸两侧各有4个,腹部1~8节两侧各有5个。 蛹 黄色,裸蛹,长6mm 三、发生规律 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陆续孵化,幼虫蛀食玉米苗,在玉米幼苗期可转移多株为害,苗长至30厘米左右后,很少再转株为害,幼虫为害期约45天,于7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后,在地表做土茧化蛹,8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出土,并产卵越冬。成虫白天活动,有假死性。卵散产于玉米田疏松土中或植物根部。成团,多者达几十粒,每头雌虫产卵20余粒。 幼虫多潜伏于玉米根际附近,自根茎处蛀入,蛀孔处褐色,轻者叶片上出现排孔、花叶,重者萎蔫枯心,叶片卷缩成畸形。幼虫老熟后于根际附近2~3厘米深处作土室化蛹,蛹期5~8 天。 四、防治方法: 1.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乳化液破乳实验解说.docx
- 钳工2常用量具预案.ppt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综述.pptx
- 软件安全知识解说.docx
- 软件测试流程分享解说.pptx
- 钳工6锉削1预案.ppt
- 软件测试前景与技术(2016企业版)解说.pptx
- 软件界面设计复习文档解说.docx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综述.ppt
- 有限元大作业课堂展示综述.ppt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VAV-空调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和改造的研究.pdf VIP
- 液冷盲插快接头发展研究报告 2025.pdf
-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数据标准》.pdf VIP
- DB21T 1388-2005 风沙半干旱地区花生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pdf VIP
- 九江卫生系统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六1.docx VIP
- 九江2022年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_1.docx VIP
- 2025年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GB_T 18879-2020 滑道通用技术条件.docx VIP
- 鼻出血急救与护理.pptx
-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考核试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