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电技术规范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5KV电技术规范书

35kV交联聚乙烯电缆 技术条件 1.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35KV电缆的招标通用订货,是相关设备通用订货合同的技术条款。 2.采用标准 供货方应使用最新颁布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IEC标准,在用户方同意时可以使用其他性能更高的标准。行业标准中已对产品质量分等作出规定的条款,供货方所提供的产品性能应达到优等品的标准。当以上标准中的条款与本技术条件发生偏差时,应以本技术条件为准。 3.使用条件 3.1运行条件 3.1.1系统额定电压:35kV 3.1.2系统最高运行电压:40.5kV 3.1.4系统频率:50Hz 3.1.5系统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含经消弧线圈接地) 3.2环境条件 3.2.1海拔高度:不大于1000 m 3.2.2环境温度:-25℃~+45℃ 3.2.3土壤热阻系数:1.2℃.m/W 3.2.4埋设深度:1.1米 3.2.5土壤温度:25℃ 3.2.6空气温度:40℃ 3.3敷设条件、安装位置及环境 3.3.1电缆敷设在沟道内,沟道雨季有积水,电缆会完全浸入水中。 3.3.2电缆敷设在排管内,排管材料为水泥、塑料或钢铁。 3.3.3电缆直接埋设在土壤中,埋设深度为1.0(1.5m。 3.3.4电缆终端安装于户内开关柜或户外杆塔上,电缆户外终端直接安装在户外电缆终端站内。 3.3.5敷设电缆时,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在敷设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不低于0℃ 。 3.3.6敷设电缆使用机械牵引 4.1使用特性 电缆导体的最高额定工作温度90℃,短路时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250℃(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 电缆安装时的最小弯曲半径: 项 目 单芯电缆 三芯电缆 无铠装 有铠装 无铠装 有铠装 安装时的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20D 15D 15D 12D 靠近连接盒盒终端的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但弯曲要小心控制,如采用成型导板) 15D 12D 12D 10D 注:D为电缆外径 4.2型号 投标电缆型号: YJV22或YJLV22 (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内护套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4.3电缆额定电压 U0/U 26/35kV 4.4结构材料 4.4.1导体 导体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导体采用绞合圆形紧压线芯,紧压系数不小于0.9。 4.4.2挤出交联工艺 导体屏蔽、绝缘、绝缘屏蔽采用芬兰诺基压公司的三层共挤挤塑机生产;挤出交联工艺采用导体预热、痰气加热、氮气冷却,全封闭干式交联。 4.4.3绝缘 绝缘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厚度平均值不小于标称值,任一点最小测量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95%。 任一断面的偏心率[(最大测量厚度-最小测量厚度)/最大测量度]不大于8% 4.4.4导体屏蔽 导体屏蔽为交联挤包半导电层,半导电层均匀的包覆在导体上,表面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无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4.4.5 绝缘屏蔽 导体屏蔽为交联挤包半导电层,半导电层均匀的包覆在绝缘层上,表面光滑,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绝缘屏蔽为可剥离型。 绝缘屏蔽与金属屏蔽之间有沿缆身纵向(黄绿红)相色标志带。 4.4.6绝缘层含有杂质以及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界面突起的限制; 4.4.6.1绝缘层的杂质 a.不得有径向尺寸大于175μm 的任何杂质(不透明材料或不均匀交联聚乙烯料); b.每10cm3体积内的杂质数量不得超过9个(按径向尺寸5Oμm以上计); c.不得有径向突起大于 1250μm的任何半透明物。 4.4.6.2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界面的突起 a.从半导电层表面伸向绝缘层的突起径向尺寸不超过125μm; b.从半导电层离开绝缘层的凹陷尺寸应不超过25Oμm。 4.4.7金属屏蔽 4.4.7.1金属屏蔽截面应满足短路电流容量要求。 4.4.7.2铜丝、铜带的连接应采用电焊或银焊,不允许采用锡焊或机械搭接。 4.4.7.3铜丝屏蔽结构的钢丝间距,平均为4mm,其最大间距应不大于6mm ,铜丝外应用铜带或扁铜丝反向扎紧。 4.4.7.4 铜带屏蔽结构 a.铜带屏蔽应采用搭盖或两层间隙绕包,搭盖率不小于20%,允许公差应在+10%范围内; b.铜带绕包应连续、均匀、平整光滑,不能过紧,保证在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范围内不断裂; c.对于单芯电缆,铜带厚度不小于0.12mm;对于三芯电缆,铜带厚度不小于0.1mm。 4.4.8内衬层及填充 缆芯间紧密填充聚丙烯绳、填充条或其他非吸湿性柔软材料,三芯电缆成缆后缆身 应外形圆整,成缆后绕包无纺布扎紧。不圆度不大于15%。 电缆不圆度=(电缆最大外径-电缆最小外径)/电缆标称外径×100% 内衬层为黑色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