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综述

洞穴是人类早期的居所,然而洞穴毕竟不是久留之地。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先民们仿照鸟类筑巢的方式,用树杈、阔叶及草类在树上构搭窝棚以居住,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种“巢居”的现象,后人认为是最初的人工营造住屋。 发展变化: 从穴居到巢居 干栏式民居的演变 柬埔寨格楞族树屋 2 . 2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巢居的方式逐渐开始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从树上回到地面。为了防潮、防虫蛇野兽等,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砍伐较大的树木,在地面上立柱架木,编竹扎茅,营造成底部架空、人居上层的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受到地形的影响,出现了因地制宜的建造形式,如竹木地居、夯土地居、石坛住宅。 越南哈尼族民居 越南北部山区苗族民居 密克罗西亚的石坛住宅 干栏式民居的结构——剖面图 堂屋(待客) 晒台(晒谷物、衣服) 底层(饲养家畜、仓库) 歇山式屋顶 木楼梯 前廊(休闲、吃饭) 卧室 傣族干栏式民居一般都是上下两层,下面一层除了支撑屋子的柱子间可以关养牲畜、碓米、堆放杂物等别无其他。上面的一层是人们居住的,有前廊、堂屋、卧室、晒台四个部分。 干栏式民居的结构 上海石库门 地理分布 上海石库门 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上海石库门简介 石库门,是中西文化交汇的产物,是西方文化涌入和中国地方文化融合最好的实例。 欧洲联排式的形式 单体脱胎于我国传统民居布局 上海石库门的建筑风格=江南民居建筑+西式建筑布局模式 石库门——中西文化的产物 上海石库门和江南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 找一找,哪里相似? 中国传统的铜门环 门上的西式装饰线脚 山墙上的中式屋檐和巴洛克风格的西式装饰共存 细节上体现的中西结合 石库门的类型主要有老式石库门和新式石库门。 上海石库门住宅特色——便捷、宁静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1.弄内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设施齐备且便捷——便民商店大都开设在弄堂口,沿街四周,或在弄内住户的底层,规模都不大,一般在单开间或半开间。 2.弄堂内的道路系统,也尽可能考虑到弄内居民的安全和宁静——一般一个弄堂只设一个总弄口。规模较大的,就采用半环式道路,用一条总弄将几条支弄串联“卅”字形。 3.户外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皖南民居 地理分布 皖南民居 一、皖南民居简介 二、皖南民居建筑特色 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以徽州风格和淮扬风格为代表。它既不是亭榭台阁,也不像门罩楼牌,而是垒砌于山墙之上的“超凡脱俗”。它构造简洁,线条流畅,黑白强烈,泾渭分明,鬼斧神工,寓意深长,格调既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积下里巴人的恬淡,是徽文化情愫积淀最形象的载体之一。 皖南民居简介 皖南民居建筑特色 1.深院高墙 2.粉墙黛瓦、马头墙 3.天井——四水归堂 皖南民居建筑特色——深院高墙 皖南民居的建筑特色有很多,其中深院高墙是皖南民居共有的特色之一。皖南民居通常为单体结构,每一栋民居通常有两层至三层。如此高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受人多地少的限制。 皖南民居建筑特色——粉墙黛瓦 粉墙黛瓦:雪白的墙壁,青黑的瓦。 雪白的墙壁、青黑的瓦。如此强烈的黑白对比是皖南民居典型的色调,更成为人们脑中对皖南民居的印象。 万绿丛中,错落有致、疏密有序、黑白对比强烈的皖南民居,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皖南民居建筑特色——马头墙 青砖小瓦马头墙, 灌木回廊绣阁藏。 梦里水乡芳绿野, 玉谪伯虎慰苏杭。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又名跌落山墙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皖南民居建筑特色——马头墙 皖南民居建筑特色——马头墙之作用 徽州民居的墙体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