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实校2016年高三上学期一轮检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解析版).docVIP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实校2016年高三上学期一轮检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实校2016年高三上学期一轮检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人之得以其姓名与于中正之品藻者鲜也,非名誉弗闻也,非华族弗与延誉也。故晋、宋以后,虽有英才勤劳于国,而非华族之有名誉者,谓之寒人,不得与于荐绅之选。”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 ) A.将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 B.实现了“公天爵于天下,而奖斯人以同善之道” C.是两汉察举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D.在民间普及了孝的观念,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依据材料“中正”可知与九品中正制有关,九品中正制度的确是察举制的延续,故C项正确,而不能是其他选项的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2.墨子认识到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只有从事物质生产才有物质生活,墨子对发展农业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首先,应当开垦荒地。“田不辟,少食。”“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材料中墨子的观点表明( ) A.土地能不能得到合理使用,能不能充分发挥效力,是农业生产能否发展的关键 B.小生产阶层希望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C.统治者应该不违农时 D.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地”得其任,则功成才是本题的题眼,是在强调合理使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的效力才能搞好农业的发展,国家也才能长治久安,这才是安国之道,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的观点 3.《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一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作用”指的是百家争鸣时期的荀子等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在君民关系上突出民的作用”指的是百家争鸣时期的孟子等人的民贵君轻的观念,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4.1840年6月2日,英军入侵浙江舟山的沈家门港口。一位官员不以为意地说:“广州禁烟,夷船被迫来此,此处将成贸易大码头,我等将加俸了。” 这一言论从根本上说明( ) A.未深入认识鸦片的危害 B.清朝官员的愚昧无知 C.缺乏对世界潮流的认识 D.清朝专制制度的腐朽 【答案】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朝专制制度的腐朽 5.历史研究中强调的“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分析下列各个选项,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 料 结 论 《顺德县志》载:1853年,“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18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选项B的材料和结论是完全吻合的,其逻辑关系是完全正确的,其他三个选项则不是完全正确的,例如,谭嗣同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而不是共和政体,再例如,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反映的是主权在民的原则而不是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 考点:史学研究?以史料为为事实?论从史出 6.《“抵羊”洋布 是如何完胜土布的》一文中指出:“最初的时候,国人很痛恨穿洋装的洋人,像上海很多戏园子就在门口贴出了“洋装(票费)加倍”的字样。后来穿洋装的增多,包括一些本国留学生,于是戏园子就改成了“洋人加倍”,再后来穿洋装的更多,所以只能取消了限制。”这一过程从本质上看,能说明( ) A.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