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培训解说.pptx

  1. 1、本文档共1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石油大学 朱红卫 油气管道风险与完整性 Content 01 02 03 04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与分析 管道风险评价工程方法 管道完整性管理 总结 主要内容 美国管道事故统计 危险液体管道 气体管道 (所有事故) 美国管道事故统计 危险液体管道 气体管道 (严重事故) 美国管道事故统计 危险液体管道 气体管道 (重大事故) 美国管道事故统计——重大事故后果统计 EGIG 9th 失效频率 失效频率 EGIG 9th 事故原因分布 各失效原因的年发生频率 EGIG 8th 外力破坏,泄漏口大小和管径 外力破坏和管径 外力破坏和埋深 外力破坏,泄漏口大小和埋深 EGIG 8th 腐蚀和年份 内外腐蚀分布 腐蚀、泄漏口和年份 腐蚀失效和涂层类型 沥青 煤焦油 未知 环氧树脂 聚乙烯 EGIG 8th 施工缺陷/材料失效,泄漏口大小和年份 施工缺陷/材料失效和失效频率 Hot-tap made by error和管径 Hot-tap made by error ,泄漏口大小和管径 EGIG 9th 管道老龄化 EGIG 9th 管道老龄化 海底管道事故统计 1967-2012年墨西哥湾共发生海底管道泄漏事故184起,其中泄漏量10~49bbl的事故104起(56.5%);泄漏量50bbl以上的事故80起(43.5%)。 事故发生率为4起/年,其中10~49bbl的事故2.3起/年,50bbl以上的事故1.7起/年。 设备故障与外力是引起墨西哥湾海底管道泄漏的最主要原因,分别占34.3%和33.4%,其次是天气因素、飓风和人为失误,分别占19.2%、7.8%和4.5%,最后是撞击、井喷和火灾,各占0.3%。 14 海底管道事故统计 墨西哥湾海底管道泄漏事故平均水深336.7ft(102.6m)。 事故水深分布比例和离岸距离分布比例如下图。 水深30.48~91.44m(100~300ft),距离海岸0~32.2km(0~20mi)是事故高发区海域。 15 海底管道事故统计 国内:1995~2012年共发生海底管道泄漏事故21起,平均1.17起/年。 事故原因分布 第三方破坏事故7起,占12%; 冲刷悬空事故3起,占5%; 腐蚀和自然灾害各2起,占3%; 人为失误1起,占2%; 未知原因事故6起,占10%。 事故海域分布 南海海域发生的事故次数最多,为9起,占38%; 渤海海域发生海底管道泄漏事故8起,占33%; 东海海域4起,占17%。 输送介质 天然气泄漏4起,占19%; 油品泄漏17起,占81%。 16 国内管道事故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至201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管道安全事故1000多起。 中国油气管道事故率平均3次/1000千米·年,远高于美国的0.5次/1000千米·年。 中国在1998年前建成的管道只有2.34万公里。也就是说,目前服役的管道中78%使用时间不足15年。 统计6年9起地下管道爆炸事故:管线自身的老旧、腐蚀是元凶之一,但并非管线事故主因。除去3起未公布事故原因外,超过8成为外力人为破坏,“施工失误”、“违规作业”等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通过梳理历年来的重大爆炸事故得出结论:第三方施工破坏、建筑物占压管道或建筑物距离管道太近等现象应引起重视。 17 国内管道事故统计 18 Content 01 02 03 04 油气管道事故统计与分析 管道风险评价工程方法 管道完整性管理 总结 主要内容 工程方法 01 02 03 04 直接评价(油水钢管内腐蚀) 直接评价(钢管外腐蚀) 直接评价(干气和湿气管道内腐蚀) 缺陷评价 风险评价工程方法 05 指数法评价 直接评价 内检测ILI 指数评价 内腐蚀 外腐蚀 寿命评价 风险评价 内检测与风险评价 缺陷评价 无内检测 基于规范 基于有限元 22 直接评价适用范围:只限于评价三种具有时效性的缺陷,即外腐蚀、内腐蚀和应力腐蚀。 直接评价一般在管道处于如下状况下选用: 1)不具备内检测或压力试验实施条件的管道; 2)不能确认是否能够实施压力试验或内检测的管道; 3)使用其它方法评价需要昂贵改造费用的管道; 4)确认直接评价更有效,能够取代内检测或压力试验的管道。 直接评价 预评价 01 间接检 测与评价 02 直接检 测与评价 03 1:准备工作包括1)资料及数据收集2)检测方法及仪器要求3)ICDA 可行性评价4)ICDA 管段划分。 2:开展地面检测,结合历史记录,初步确定内腐蚀分布及程度。 3:依据间接检测结果,确定开挖数量及顺序,进行开挖检测、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分析腐蚀原因,并对间接检测分级准则进行修正。 4:评价ICDA 的有效性和确定再评价时间。 后评价 04 直接评价(油水钢管内腐蚀) 评价流程 内腐蚀和防护日常检测及调查数据 腐蚀监测数据 原始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