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汉时期的服饰讲述
进贤冠 进贤冠——文官 通天冠 通天冠——天子 汉代 远游冠 远游冠——诸王 樊哙冠——殿门卫士 据说在刘邦打天下时,樊哙陪刘邦赴项羽设的鸿门宴,席中樊哙听到项羽要杀刘邦,忙撕破衣服裹住手中的盾牌,戴在头上,闯进宫中保护刘邦,刘邦当朝后,专门创制这种冠式并命名为樊哙冠,赐给殿门卫士戴。 巾、帻及履式 帻(zé):包发巾的一种。 介帻:顶端隆起,形似尖角屋顶 平巾帻:又称“平上帻”,顶平 巾:秦汉时男子头上裹的头巾。 3、常服 戴平巾帻,穿袍服的侍者(河北望都汉墓出土壁画) 戴帽,穿曲裾服的男子(陕西咸阳出土汉代彩绘陶俑) 履:有以下式样和详细规定。 ①舄:为绸面木底,配祭服穿用,厚底。 ②履:配以礼服穿用,如配朝服穿。 ③屦(jù):夏用葛、冬用皮制,为居家燕服的薄 底便鞋。 ④屐:出门行路用,是一种木底鞋 。 舄 丝履 屦 屐 三、 男子服饰 袍: 一为采用交领,衣襟开得很低,领口露出内衣; 二为质地较厚实,且纳有丝絮等物; 三为袖宽博,袖口部分却收缩紧小; 四为领口、袖口、襟缘、下摆都用勾边装饰。 西汉中期,朝廷按儒家学说,对服饰进行了规范,深衣似的长袍成为了朝服。当时规定,朝服的颜色要随四季变化,春天穿青色,夏天穿赤色,秋天穿黄色,冬天穿皂色。可能由于太繁琐,后来简化成上朝时只穿皂色袍了。 汉代的深衣多大袖,宽大的袖身袂和往上收的袖口祛,组成深衣大袖的胡状,据说是效仿牛的颈项下有垂胡之形设计的。也有君子比德的含义,袍里面一般衬单衣,下穿肥裆大裤,大裤内还有小裤。 灰地菱纹袍展示图(根据河北望都汉墓壁画、山东沂南汉墓壁画并参考马王堆汉墓出土实物纹饰复原绘制 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 直裾袍:(襜褕,chān yú) :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 裤: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 褝 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 曲裾袍 曲裾袍及其内衬之衣 西汉罗地“信期绣”丝绵袍 湖南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身长1.55米,通袖长2.43米。交领、右衽、曲裾,“信期绣”菱纹罗袍面,素绢里,丝绵絮,绒圈锦袍缘。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直裾袍 直裾袍及内衬裙 印花敷彩丝绵袍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身长1.3米,通袖长2.36米。交领、右衽、直裾。绛红色印花敷彩纱袍面,素纱里,丝绵絮。整袍用幅宽50厘米的纱23米,合汉代二匹半。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直裾女服展示图(参考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服装实物绘制) 素纱褝衣 素纱襌衣 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马王堆一号墓出土,身长1.28米,通袖长1.9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rèn)、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它代表了汉初养蚕、缫(sāo)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裤 穿短裈(kūn)的杂技艺人 第三节 女子深衣、襦裙与发式 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后汉书》记:贵妇入庙助蚕之服“皆深衣制”,但衣襟层数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增加,衣襟为曲线斜式,下摆部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 曲裾深衣图 曲裾深衣是汉代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 * 高天佑 第一部分 秦朝时期服饰概述第二部分 汉朝时期服饰概述 西部骁将横扫六国 尖兵铁甲余威尚存 抚甲追忆遥想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历史背景 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服饰、官履、发饰形象逼真,在已发现的8000多个兵马俑中,不同等级和不同兵种将士的着装各不相同,成为记录秦代军戎服饰最重要的形象资料。 兵马俑坑的发掘,对于研究秦朝军事服装,有着重大学术价值。 高级将领穿双层长襦,下着长裤,脚蹬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深紫色的鹖冠,冠带在颌下打八字结,衣服外面批彩色鳞甲 中级军官有的穿长襦,外皮胸甲,着长裤,裹护腿,头戴双版长冠,下级军官穿长襦,披铠甲,戴单版长冠。 骑兵着胡服,外披齐腰短甲,头戴一种叫弁的圆形小帽。 重装步兵一般穿长襦短裤,打绑腿,外披铠甲,有的头顶绾偏右的圆形发髻,有的在脑后束扁形发髻,有的戴赤钵头。 轻装步兵一般不披铠甲,只穿长襦短裤,腰束革带,手持弓弩、矛、戈等兵器。 战车上的驭手都披铠甲,有的甲衣还有护脖子的,方形颈甲,护双臂的臂甲,甚至还有护手甲 秦代铠甲的两种基本类型: 护甲由整片皮革或其他材料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皮甲片,四周留阔边——指挥人员 护甲由正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