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主要拖网渔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节主要拖网渔业.ppt

第六节 主要拖网渔业 主要内容 鳕鱼拖网渔业 竹筴鱼渔业 虾拖网渔业 深海拖网渔业 头足类拖网渔业 一、鳕鱼拖网渔业 世界鳕目鱼类有5个亚目,10个科,均系软鳍鱼类,无鳍棘。银无须鳕的背鳍和臀鳍条坚硬,感觉似鳍棘。鳕鱼往往捕自冷水水域,大多栖息于近底层。 鳕科鱼类是世界海洋鱼类中渔获量最高的品种,历史上年产量常超过10Mt,现在的产量有所下降,但仍居各鱼种的首位。鳕科鱼类中,狭鳕(即明太鱼)(Theragra chalcogramma)、大西洋鳕(Gadus morhua)、蓝鳕(小鳍鳕)(Micromesisteus poutassou)最重要,年产量都在1Mt以上,其次是无须鳕属(Merluccius)。狭鳕渔业生产鱼片、鱼糜、鱼仔酱、鱼香肠和鱼粉。 中国狭鳕拖网渔业 狭鳕体细长,头大。眼颇大,下颚特出,颌须很短。体呈橄榄绿至褐色,体表有小斑,腹部色淡。该鱼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水域。在亚洲沿岸,分布于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在北美洲沿岸分布于加利福尼亚至北阿拉斯加海域。在分布水域里,形成许多地方性群体。 狭鳕的气鳔非常发达,能生活于海面以下几百米的深水层,并能急速上浮和下沉。一般栖息于近海底处,但不同地点和季节,也会游到中层和表层。从产卵期探鱼仪映象分析,狭鳕有垂直移动习性。狭鳕的适温范围为0~12oC,以1~6oC渔获较好。3~4龄性腺成熟,体长30~40cm,6龄时体长可达60~70cm,寿命最长可达14龄。产卵期大致在每年12月至翌年4月,鱼群会游向近岸。这种鱼既有长距离洄游习性,又有一定的回归性。 狭鳕以桡足类、端足类、磷虾等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饵料。常密集于大陆架和大陆斜坡营养盐丰富的浅水水域。 狭鳕集群性强,栖息于水域近底层并有垂直移动习性,群体移动速度中等(3.0~3.5kn)。捕捞这种对象采用变水层拖网(中层拖网)比较适宜。 中国有20艘左右大型拖网加工船,从80年代中期起多数船只投入了北太平洋捕捞狭鳕的生产。从美国阿拉斯加湾到白令公海、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鄂霍次克海和远东地区都留下了中国渔船生产的痕迹,迄今仍在继续。十多年来,这项产业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为国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起,由于美国和俄罗斯控制的区域性管理措施日趋严格,中国渔船的生产区域已越来越小,捕捞配额越来越少,商业配额的要价也越来越高,此项产业正在萎缩,前景并不乐观。但这项产业留下的知识和技术财富仍是十分宝贵的。 中国大型拖网渔船主机多为3000~3500KW,所匹配的网具几经改造才逐步定型。从上海远洋渔业公司最早从事北太平洋捕捞狭鳕的“开创号”所使用的渔具规格演变来看,网具定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 网型的结构特征 网袖以菱形网目构成三角形,装上上、下纲,左、右侧纲,形成8个袖端,分别用8根叉纲连接,再接到双手纲上,如图4-36所示。 网身从网口部分开始,均用2道六角形网目配置,以扩大网目、延长网身,减少网体水阻力,也节约网材料。六角形网目后面,全部用菱形网片。 网目尺寸3.2m以上超大网目部位网衣从上到下,保持横向目数相同,而网目尺寸递减,以形成自然斜率,使网体逐步收缩。在网身目大1.6m以下部位,用不同剪裁斜率收缩,缝合组装。 网目3.2m及以上超大网目部分,用不同粗度聚乙烯绳用眼环(琵琶头)编结,这种工艺方法优点是不易变形,缺点是费工费料。 网囊用110mm四片式双层网衣组成,外层装8根力纲,纵向每隔10~11目装一道网囊箍。 (二)国外鳕鱼中层拖网 有代表的是巨型拖网,其网口框架绳索、上纲、侧纲均根据电脑程序确定,以保持抛物线状,其情形类似于有翼绳索拖网。网具呈方形,根据使用情况,侧网宽度取背网幅的65~90%。网口以三角网剪裁用于改善曲率,使网目扩张良好。 为便于制作且由于多数渔船使用标准的直径相近的可脱卸网囊,拖网末端不管渔船拖力大小,几乎都相同,特别是过渡段,典型地使用目大90mm的聚乙烯网衣。 1987年11月,按一定比例制作的巨型拖网和绳索有翼拖网的模型试验在丹麦渔业研究所水槽进行。 巨型拖网首次海上试验于1988年3月在摩洛哥建造的拖网渔船“海狼号”上进行。 在捕捞青鳕时,使用巨型拖网,其长长的网翼缝边的网衣在监视声纳上清晰可见,鱼群集中在网口中央,明显对大网目有反应,并把鱼从网袖驱集至中央。而绳索拖网这种驱集作用不明显,因为鱼类会搜集拖网边缘的信号,特别当渔具轻轻地在海底曳行时。这表明,绳索对青鳕没有什么驱赶作用。 巨型拖网在捕捞青鳕和无须鳕渔业中取得非常出色的成果,现在已应用到184kW至4410kW渔船上。其中最大的网具已于1988年9月在纽芬兰圣约翰海洋研究所的渔业和海洋技术实验研究室测试过,该网具规格为120目×650cm,上纲297m,3kn拖速时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