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第二次世界大战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八讲第二次世界大战讲述

第十八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张公中心学校 万耀文 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慕尼黑会议(Munich,Conferenceof)是1938 年9月29~30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英、法、德、意4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谋求相互妥协的国际会议 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居住着约300万日耳曼人少数民族,多聚居在苏台德区。德国法西斯利用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问题挑起事端,为侵略制造借口。1933年10月,德国扶植苏台德日耳曼人党,充当侵略工具。1938年3月,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4月,希特勒唆使日耳曼人党要求苏台德区自治,德军同时在德、捷边境集结,进行武力威胁,由于捷举国奋起,决心抵抗。希特勒被迫暂时退却。 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发表演说,公开宣布要援助苏台德日耳曼人党。当晚苏台德发生暴乱,出现九月危机。9月15日,张伯伦赴德国伯希特斯加登同希特勒举行会谈,不惜一再退让,表示英国“承认苏台德脱离的原则”。9月19日,英、法两国对捷施加压力,迫其割让苏台德区。9月21日捷被迫接受英、法建议。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抵德国同希特勒会谈。 希特勒又要求兼并更多的领土,并于9月26日以战争相威胁,局势空前紧张。经过幕后策划,由墨索里尼出面斡旋,决定举行英法德意4国慕尼黑会议。 9月30日凌晨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1938年10月10日前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连同上述地区的一切建筑和设施,移交给德国;日耳曼居民是否占多数尚不确定的地区,暂由国际委员会占领,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归属,最后划定边界。慕尼黑会议及协定粗暴地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绥靖政策登峰造极的表现。慕尼黑会议及协定鼓励和助长了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同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并于9月进攻波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绥靖政治 绥靖(suí jìng),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靖,安定之意。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慰抚之意。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一般用于贬义。 绥靖政策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汉语中,这个词一般用于贬义,且现在一般特指1930年代英、美、法、苏等大国对德、意、日侵略者姑息、纵容,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以至本国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图苟安的政策。 绥靖政策 (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 纵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政治氛围,尤其是英国社会背景,绥靖政策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的总和。 1、经济衰败的后作用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衰败的经济无疑是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2、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 “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是统治阶级推行绥靖主义的温床,更是推行绥靖政策的幌子! 3、特定的政治安排 统治阶级的政治安排是对外策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面对当时的国际社会背景,当局的政治安排也别有用心。 正是因为经济实力的不济和社会思潮的涌动及当局统治者的诸多考虑,推行“绥靖政策”成为历史的必然。当然,国际环境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也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法西斯德国的迅速崛起和咄咄逼人的态势,使国人深感力不从心,不得不妥协避让。然而,也正是这多种因素的重合,历史才走向了“绥靖”的起点。 德国进攻波兰 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