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2016、3.25)(学生)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辩证法(2016、3.25)(学生)讲述

(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 硬核——保护带——启示法(保护硬核的反面启示法;完善发展纲领的正面启示法) 任何时代都有不同的纲领竞争。如果一个纲领能够进行预言就是进化的,否则是退化的。科学的发展就是研究纲领通过竞争取代退化纲领的过程。 3、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1)纵向上:渐进和飞跃的统一 (2)横向上:分化和综合的统一 (3)总体趋势上: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二)技术发展模式和动力 1、马恩的分析 (1)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技术体系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3)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 2、技术发展的模式及动力 (1)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2)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生产 技术 科学模式形成。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学 技术 生产模式形成。 当代:科学 技术 生产模式形成。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方法论框架:三个层次 各门自然科学中的特殊方法;各门自然科学一般研究方法;哲学方法 4.1方法论(一) 科学发现过程(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 准备阶段:-问题提出,对问题的探索充满期待。“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酝酿阶段:-问题求解,提出各种方案,不断试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豁朗阶段:-问题突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验证阶段:-问题成果的验证。 一、科学发现的起点 从“观察”到“问题” 二、科学问题 1.含义:理论背景、求解目标、求解范围 2.形成科学问题的关键:与共同体的“当前状态”相关;蕴含问题的指向、目标和求解域。 3.科学问题的来源: (1)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产生 (2)理论内部矛盾产生 (3)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 (5)不同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问题 (6)经济发展和实际需要产生。 三、选题原则 需要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四、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的内涵:事实Ⅰ事实Ⅱ 2、科学事实的特点:可靠性、理论渗透性、相对独立性 五、获取科学事实的认识论问题 1.观察渗透理论问题 纯观察说(中性观察说) 理论负荷说 2.试验对象和仪器的相互作用 3.客观性问题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简化原则 (3)使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仪器 (4)某种标准的重演 4.2方法论(二) 一、科学抽象 1、两次飞跃 2、作用 (1)撇开次要或无关的因素,抽象出本质。 (2)撇开不同事物的不同形态和内容,抽象出共同特性。 3、步骤 科学概念(概念和符号) 科学判断 科学推理 二、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1、分析、综合 3、归纳、演绎 3、抽象、具体 4、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三、创新思维方法 1、思维的收敛性和发散性 收敛思维是根据已有理论和方法,按照严格程序进行;发散思维是开阔思路、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甚至标新立异。 一般的,常常运用已有的理论研究,通过集中的收敛思维,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通过发散思维提出新的观点。比如海王星的发现。 2、思维的逻辑性和非逻辑性 (1)创造性思维的特性:思维方向的求异。 (2)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 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和归纳等。其中,类比推理(亦称或然推理)作用很大。 爱因斯坦说:“在物理学上往往因为看出了表面上互不相关的现象之间有相互一致之点而加以类推,结果竟得到重要进展。” (3)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直觉顿悟、想象等。 总的来看,非逻辑思维方法开拓思路,逻辑思维整理思路,完成创新的构建。 3、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这是创新性细微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通过多学科的研究,常常可以得到单一学科不能获得的创新成果。 如对生命现象的研究,通常都是通过力学、物理学和化学的最新成果不断向生物学领域移植才得以深化。比如, 当年的沃森和克里克 40年后的沃森和克里克 1953年,沃森(J.Watson)、克里克(F.Crick)建立双螺旋模型。 智力转移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沃森—克里克的双螺旋结构 成功秘密: 首先,得益于两人紧密合作,体现了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完美融合; 其次,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促成自身成就 ; 最后,两人的聪明才智 。 To see what everyone has seen and think what no one has thought. 四、科学假说 (一)假说的概念和特征 1.假说的概念 2.假说的特征 (二)假说建立的三个阶段 1.提出 2.论证 3.检验 (三)假说向的理论转化 五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