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性青少年失联的社会学思考
转提供各种物质与制度支持。充实社区教育资源,积极拓宽青少年社区教育领域,丰富青少年
社区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自愿参与进来。大力发展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
建设,鼓励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开展教育活动。
最后,搞好综合管理服务,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合理规范媒体宣传导向,在没有查明事实
真相前,有关媒体切不可为了收视率、点击量和吸引力而故意渲染扩大,以防引起局部性不安与
群体性恐慌。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危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活动,为青少
年健康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尤其要实现交通、治安等
公共服务全覆盖,竭力清除青少年受害的各种不良土壤。
[参 考 文 献 ]
[1]龚维斌:《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及其风险》,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 年第 5 期。
[2]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5 页。
[3]应 星等:《中国社会学文选》( 下)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844 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5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683 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12 页。
[6]柳海民:《教育原理》,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13 页。
[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04 页。
[8]江 江 何志坚:《大学生社会化分寸太难拿捏了》,载《中国青年报》,2007 年 12 月 3 日。
[9]高鸿钧:《清华法治论衡》( 第 4 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05 页。
女性青少年失联的社会学思考
■ 薛在兴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社会工作学院,北京 100089)
【摘要】去年全国连续发生多起女性青少年失联、遇害事件。社会舆论将矛头
普遍指向受害一方的做法意在减低社会责任。社会治安管理漏洞、社会资本匮乏、
公共交通建设的盲区等因素都是对女性青少年人身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社会因
素。女性青少年失联折射出她们社会活动的不安全,任其发展将导致女性公共空
间的压缩和妇女解放的主动倒退。失联的女性青少年首先是社会弱势人群,在此
基础上讨论她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才有意义。保护女性青少年免于类似
伤害需要从推动防止针对青少年犯罪立法、加强女性青少年保护的“硬件”建设、创
造和丰富女性青少年的社会资本、提供系统性的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女性青少年 女大学生 伤害 社会保护
收稿日期: 2014 - 12 - 26
作者简介: 薛在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儿童福利、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
项目基金: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排斥视角下北京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出口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题编
号: 12SHC023) 的研究成果。
2014 年暑假后及开学之初,全国发生多起女性青少年失联事件,媒体公开报道的就至少有
15 起,事发地包括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等 9 个省市,涉及女大学
生 13 人,证实被害 4 人。8 月 9 日,20 岁的女大学生高渝在重庆“搭错车”不幸遇害; 8 月 28
·42·
DOI:10.16034/ki.10-1318/c.2015.01.005
日,江苏吴江 19 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并遇害; 8 月 29 日,浙江金融职业
学院的 21 岁女孩王金芳从家中外出办事遭抢劫抛尸水坑; 9 月 2 日,22 岁的张琳琳携 1. 5 万元
学费前往河南大学报到,遭强奸未遂后被杀害……女性青少年特别是女大学生的恶性案件如此
集中的爆发,涉及范围之广、性质之恶劣,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目前的讨论大多集
中于受害人本人层面,更多关注的是女性大学生这样的“高知”为什么会受骗,对策建议集中在
加强安全教育方面。本文认为,女性青少年失联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不能从社会角
度进行综合整治而只是一味地强调安全教育将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一、女性青少年失联背后的社会因素
女性青少年失联甚至是遇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青少年涉世未深,对社会缺乏防
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事容易冲动等都是导致他们容易受到伤害的重要原因。但是,今年
发生的这几起案例表明,社会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 一) 社会治安管理不力
小金坐上黑车是因为在等车时有人上来攀谈而轻信了对方,这说明犯罪分子在此“拉活”
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相关部门却没有给予打击。迄今为止,在很多铁路和长途车站,黑车司机明
目张胆地拉活而无人管理。20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