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届江苏省苏锡常镇4市1模历史试题.doc

2015届江苏省苏锡常镇4市1模历史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江苏省苏锡常镇4市1模历史试题

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5年4月22日上午9:00—11:30】 绵阳市高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编辑:龙辉 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 历史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5至7页,第Ⅱ卷7至8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第Ⅰ卷共12题,每题4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下列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A.铁犁牛耕一—私田出现 B.王室衰微——井田瓦解 C.小农经济 封建制度 D.土地改革——人民公社 2.下列图片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转型 B.封建大一统 C.文化大发展 D.民族大融合 3.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廉洁诚信”:反对正统思想是“万世至论” B.“个人理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天下为公”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4.1 862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通商等事务,衙门匾额上书写“中外褆福”四字。(注:“褆,安也。”)这表明晚清政府 A.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近代外交 B.由闭关锁国到融入世界潮流 C.对外交往注重和平共处原则 D.社会变迁中的外交政策调整 5.右图是中华民国邮政于1939年发行的纪念邮票。中华民国邮政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 A.纪念美国成立一百五十年 B.希望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鼓动美国开辟太平洋战场 D.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 6.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B.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日本对华军事侵略 C.③的趋势表明我国基本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D.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7.历史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恰如其分,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图1 公私合营 图2 论十大关系 图3 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期间成就辉煌 8.“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扬一益二 B.广州十三行 C.上海浦东 D.新阿姆斯特丹 9.“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这四国确立各自的“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不包括 ①经济实力 ②军事实力 ③政治制度的变革 ④经济体制的创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按此理解,下列发明或创新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迪塞尔发明柴油机 ④史蒂芬孙研制出“旅行”号机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针对罗斯福新政,美国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他们希望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该观点 ①看到了新政的本质 ②赞同社会改革 ③反映了社会底层的利益 ④期待社会公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