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南二中数位学习系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南二中数位学习系统.doc

PAGE  PAGE 19 103高中國文(一)L9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 一、寫作背景 陶淵明處東晉末年,時國家偏安南方,政治紊亂,兵連禍結(二十年間十一次戰亂)、民生凋敝,陶淵明無法依理想改變現實,唯有以「歸隱」作為反抗,假想理想樂土,因而產生了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前的小記,相當於詩的序言。「詩」和「記」各有特點,「記」以散文形式記述桃花源的傳聞故事,「詩」以五言詩歌形式寫出對傳聞的體會和感想,二者間既相關又獨立。 二、作者簡介:陶淵明,世稱( 靖節 )先生。 (一)生平、掌故軼聞 生平1. 陶淵明一生大致分為三期:二十九歲以前為家居讀書期,二十九至四十一歲為時官時隱時期,四十一至六十三歲為隱居不仕時期。一生高風亮節,用舍進退,( 自然率真 )。 2. 仕與隱:自幼所讀儒家經籍,以及生性喜歡田園,使陶淵明的心靈中曾互相矛盾:一是充滿豪氣想成就一番事業,即「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希望振翅高飛,一舉千里。翮,音ㄍㄜˊ。翥,音ㄓㄨˋ〕」;另一是回歸自然,清高自守。因此他先後出仕做官四次。 3. 隱居不仕、固窮守節:因陶淵明並非門閥世族,在政治上得不到重視;且當權者不斷彼此爭權、殘殺,政治黑暗。於是在最後一次為官,擔任八十餘天的彭澤令後,「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彎曲貌〕事鄉里小人」,賦歸去來辭毅然辭官歸隱。陶淵明的隱居生活,有貧困到甚至乞食的時候。但陶淵明能堅持自己高潔的理想,固窮自守、躬耕自給,以讀書、田園安身立命:「豈不實辛苦,所懼非飢寒;貧富常交戰,道勝無戚顏。」掌故軼聞羲皇上人陶淵明曾經說過,盛夏有空閒時,舒適地躺在北窗下,涼風颯颯地吹來,那種無憂無慮的安詳,可與太古之人比美,因此自稱羲皇上人。無聲勝有聲陶淵明收藏一張本色不加漆繪的琴,弦和琴徽都沒有。每次好友歡聚飲酒,就撫琴附和著唱歌,琴無弦徽,當然無聲,他說:「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葛巾濾酒郡城守將前來看望陶淵明,正巧陶淵明的酒釀好了,陶淵明順手摘下頭上的葛巾來濾酒,濾完了,再把葛巾戴回頭上。我醉欲眠 卿可去陶淵明不論來人身分貴賤,只要有酒就一定拿出來招待,自己如果先醉了,便對客人說:「我醉了,想睡覺,你可以回去了。」其性情竟如此真率。公田種高粱陶淵明為生活所迫而出來擔任彭澤縣令。當時有公田三頃作為縣令的收入,他曾經令公田全部種高粱,以便釀酒,並說:「我常常能夠有酒喝醉就滿足了。」後來妻子再三請求種稻,他才答應五十畝種稻,仍然以二頃五十畝種高粱。 文學成就、後世評價 總論古代作家能夠在作品中表現個性的,屈原以後便是陶淵明。陶淵明能將生活、思想與作品融成一片,風格( 自然質樸 ),( 平淡有致 ),善用白描手法,很少用典、雕琢。 在崇尚駢麗雕琢的魏 晉 南北朝,他的作品並未受到重視。唐 宋之後陶淵明的文學地位才逐漸提高,後世譽之為田園詩人之祖、隱逸詩人之宗。詩文特色1. 情景交融:陶淵明詩文往往在自然景物中寄託個人的主觀情思,景中有意,意中有景,如以松、秋菊、雲、鳥表現自己傲岸的品格、高潔的志向、喜愛自由的個性。 2. 情真意摯:陶淵明的詩文如其人格,情真、景真、意真,貼近生活,語言平易,不假雕飾,且意境鮮明,耐人尋味。即鍾嶸 詩品所言:「每觀其文,想其人德。」 3. 境界高遠:陶淵明詩講究通篇的渾厚簡潔,絕少冗長的描寫、空泛的議論,詩中常常帶著理趣,把人引向深沉高遠的境界,耐人咀嚼、涵泳。詩1. 田園詩:陶詩以描寫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著稱。他親身參與農事,對農村生活體驗深切,田園詩內容真實,感情深厚,表現樸素的自然美。代表作:歸園田居、桃花源詩。 2. 詠懷、詠史詩:陶詩中此類詩作表現孤獨、悲憤的心境,代表作:詠貧士、詠荊軻。散文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自身形象的鮮明寫照,桃花源記則是他心目中理想社會的描繪。辭賦歸去來辭并序描寫辭官歸田之喜悅及對田園生活之嚮往,表現高潔之志趣,充滿詩意。後世評價陶淵明的詩文在南朝並不受重視,如:劉勰 文心雕龍未提到他。 鍾嶸 詩品也只將他列在( 中品 ),但推許他:「文體省淨,殆無長語;篤意真古。」為「古今( 隱逸 )詩人之宗」。 至昭明太子 蕭統才重視陶詩,編定了陶淵明集,並親自作傳記,序中言:「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觀淵明之文者,馳競之情遣,鄙吝之意祛。」 唐代,陶淵明受到普遍重視,王維、孟浩然學陶淵明詩,白居易等人模仿他的詩作。 蘇軾稱讚陶詩:「( 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作一百零九篇和陶詩。 王國維認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無我之境〔物我合一〕」的代表。 三、國學常識 (一)「序」──「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