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县龙泉红瑶民俗园建设项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龙胜县龙泉红瑶民俗园建设项目.doc

编号:ZX-GL1310001X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临桂会仙湿地公园管理局 编制单位: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 乙 字第 2860 号 编制时间:2013年10月 一、工程概况 1. 项目来源 2005年,水利部将桂林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列为全国第一批试点项目。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为漓江大水系建设。会仙喀斯特湿地作为漓江大水系的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掠夺性利用,水面萎缩,环境恶化,生物资源枯竭,已经濒临消亡的边沿。上世纪50年代尚有20余个湖塘,其后湖塘逐渐缩减,湿地逐渐干涸,目前湿地面积已由25平方公里萎缩到约6平方公里;近年来,湿地退化趋势仍在继续,特别在枯水季节,湿地水资源短缺,水域面积萎缩,水质恶化,湿地生态功能降低,生物栖息环境受严重影响。因此,修复和保护“桂林之肾”——会仙喀斯特湿地已刻不容缓。 2. 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2)建设单位:临桂会仙湿地公园管理局 (3)建设地点: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涉及会仙镇的睦洞、新民、山尾、四益、文全5个行政村) (4)项目性质:新建 (5)工程投资:建设本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225万元 3.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建设保护管理工程、湿地恢复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和科普宣教工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相关工程建设项目不占用湿地公园保护的内容。 4. 项目实施计划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和时间要求等具体情况,工程建设将用24个月时间完成。 5. 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项 目 合理性分析 保护管理工程 拟在睦洞村毛家建设中心保护管理站,在山尾村的老陡门、文全村的督龙和新民村的狮子山各建设一个保护管理站。管理站的建设与营运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是有限的。 湿地恢复工程 规划在现有的库汊、河湾、浅水区域和洲滩进行不同类型的水禽栖息地恢复建设;规划在睦洞湖保护保育区开展湿地生态岛建设,不仅能为水禽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庇护地,而且能够提高景观的异质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能够营造良好的湿地景观。 科研监测工程 拟在湿地区域北部的湿地保护站建立水文水质监测站(技术依托桂林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科普宣教工程 拟在七星村码头旁边的荒地上修建湿地宣教中心楼,宣教中心通过图片资料、实物和影片放映向游客展示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并展示人类利用湿地、保护湿地的成就,有利于逐步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自觉形成保护湿地的良好习惯。 本项目建设符合相关规划,选址和布局合理,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可行。 二、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环境现状调查表明,评价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已对会仙湿地水质造成轻度氮类污染,地表水监测项目中,除了总氮之外,其它指标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评价区域内地下水受到周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地下水监测项目中色度、pH值、浊度、总硬度、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镉、铜、锌、铅和细菌总数等12项指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要求。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监测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评价区内测点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均分别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应标准要求。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等。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水环境 ①地表水环境:分水塘流出古桂柳运河;古桂柳运河毛家段;莫家汇入会仙河前约100米处;睦洞河上游;睦洞河下游汇入相思江前约100米处。 ②地下水环境:狮子山站点溶洞;山尾村民井;睦洞村民井。 (2)空气环境:狮子山北东侧1km处;山尾村;睦洞村。 (3)声环境:毛家中心建设站点靠村民居处;老陡门站建设点靠村民居处;督龙站建设点靠村民居处;狮子山保护站建设点靠村民居处。 (4)固体废弃物:建设施工区域和运输沿线两侧。 (5)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生态敏感区,项目工程占地面积2km2。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及运输车辆尾气、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人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其中以扬尘和噪声影响最为严重。另外,工程开挖、施工临时占地和材料运输等活动亦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该建设项目是湿地保护管理工程和湿地恢复工程基础性设施建设项目,运营后对湿地的整体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主要产生的污染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