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胞饮作用 细胞通过膜的内折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根系是植物吸收矿质的主要器官, 吸收矿质的部位和吸水的部位都是根尖未栓化的部分。 根毛区是吸收矿质离子最快的区域。 二、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1.根系吸收矿质与吸收水分的相互关系 1)相互关联:盐分一定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根系吸收,并随水流进入根部的质外体。而矿质的吸收,降低了细胞的渗透势,促进了植物的吸水。 2)相互独立:①两者的吸收不成比例; ②吸收机理不同:水分吸收主要是以蒸腾作 用引起的被动吸水为主,而矿质吸收则是 主动吸收为主。 ③分配方向不同:水分主要分配到叶片,而 矿质主要分配到当时的生长中心。 2.根系对离子吸收具有选择性 1)生理碱性盐(physiologically alkaline salt) 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降低的盐类。例如NaNO3 2)生理酸性盐(physiologically acid salt) 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增加的盐类。如 (NH4)2SO4 3)生理中性盐(physiologically acid salt) 植物吸收其阴、阳离子的量很相近,而不改变周围介质pH的盐类。如NH4NO3。 任何植物,假若培养在某一单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称单盐毒害(toxicity of single salt)。 许多陆生植物的根系浸入Ca、Mg、Na、K等任何一种单盐溶液中,根系都会停止生长,且分生区的细胞壁粘液化,细胞破坏,最后变为一团无结构的细胞团。 3. 根系吸收单盐会受毒害 小麦根在单盐溶液和盐类混合液中的生长 A. NaCl + KCl +CaCl; B. NaCl+CaCl2; C. CaCl2; D. NaCl 324mm 254mm 70mm 59mm 若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这种毒害现象就 会消除。这种离子间能够互相消除毒害的现象,称离 子结抗(ion antagonism),也称离子对抗。 植物只有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盐溶液中才能良好生 长,这种溶液称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 前边所介绍的几种培养液都是平衡溶液。对于海藻 来说,海水就是平衡溶液。 H+ K+ K+ K+ K+ K+ K+ K+ K+ HCO3- NO3- Cl- (二)根系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过程 1.离子被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根部细胞呼吸作用放出CO2和H2O。CO2溶于水生成H2CO3,H2CO3能解离出H+和HCO3-离子,这些离子同土壤溶液和土壤胶粒上吸附的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按“同荷等价”的原理进行,即阳离子只同阳离子交换,阴离子只能同阴离子交换,而且价数必须相等。 离子交换(ion exchange) 的两种形式: 1)交换吸附(exchange adsorption) a.与土壤溶液中离子进行交换吸附; b.与土壤胶粒上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 2)接触交换(contact exchange) 特点: a.不需要能量; b.吸附速度快(几 分之一秒); c.有极限、吸附表 面 形成单分子层 时即达极限。 2. 离子进入根的内部 吸附根表面的离子可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两种途径 1)质外体途径 外界溶液中的离子可顺着电化学势梯度扩散进入根部质外体,故质外体又称自由空间。 2)共质体途径 离子通过自由空间到达原生质表面后,可通过主动吸收或被动吸收的方式进入原生质。 在细胞内离子可以通过内质网及胞间连丝从表皮细胞进入木质部薄壁细胞,然后再从木质部薄壁细胞释放到导管中。 根毛区吸收的离子经共质体和质外体到达输导组织 (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1.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度,随土温的升高而加快,当超过一定温度时,吸收速度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土温变化: ①影响呼吸而影响根对矿质的主 动吸收。 ②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各种代谢。 ③影响原生质胶体状况,低温下原 生质胶体粘性增加,透性降低, 吸收减少; 温度对小麦幼苗吸收钾的影响 2. 通气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