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考试样题1.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沂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传播学概论》试题(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评分说明:填空题只要填写出相关内容,次序不分前后,都可以付分。每题1分,共20分) 1、信源的可信性包括 专业性 和 权威性 两个方面。 2、学者 诺依曼 把舆论称为“我们社会的皮肤”,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 3、学者们考察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主要从三种机制进行: 0/1 、 0/1/2 和 0/1/2…N 。 4、知沟理论由 蒂奇诺 提出,上限效果由 艾蒂玛 、克莱因 提出。 5、美国学者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 示现的 、 再现的 、 机器的媒介系统 。 6、 古登堡 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7、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是 传播者 、 讯息 、 媒介 、 接受者 、 反馈 8、德弗勒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补充了 反馈 的要素、环节和渠道,还拓展了 噪音 的概念。 9、 卢因 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 二、名词解释:(评分说明:每个词的要点、要件、要素都齐全,则得满分;少一项根据说明扣相应分数。每题4分,共20分) 1、赖利夫妇系统模式 赖利夫妇《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a、表明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活动,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传受双方都可被看作一个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身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个体系统间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个体系统不孤立,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群体系统的运行在更大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与社会政、经、文、意识形态大环境保持相互作用。*大众传播也是其中一种传播系统。b、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微观、中观、宏观)既具独立性,又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 2、民主参与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1分)巴隆《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 两部作品中提出。(1分) 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 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4、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以上2分) 3、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内传播是个体系统内的传播。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和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人内传播还伴随着人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4、免疫效果 “免疫效果”/“接种效果”:“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5、沉默的螺旋 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观察周围的意见环境,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和“优势”意见时,倾向于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反之则迫于环境压力转向沉默或附和。 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更强大,这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形成“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任何“多数意见”、舆论、流行和时尚的形成,背后都存在这样的机制。 ③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影响和制约舆论:舆论的形成不是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这一非合理过程的产物。 三、简答题: 简述伊里调查及其取得的理论成果。 伊里调查:拉扎斯菲尔德,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年,考察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在伊里县进行,又称“伊里调查”。后写出了《人民的选择》一书,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IPP指数: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种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IPP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选民的投票立场与他们的既有政治倾向有着密切关系。 提出一系列理论假说: 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决定之际,并不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