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关键技术及其影响题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9 LTE关键技术及其影响 随着11月19日三大运营商的LTE频率的正式分配,LTE的牌照发放也已提上日程,中国即将跨入4G的门槛。 LTE简介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由3GPP组织制定的UMTS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于2004年12月3GPP多伦多TSG RAN#26会议上正式立项并启动。LTE引入了OFDM和MIMO等关键传输技术,显著增加了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多种带宽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频谱分配更加灵活,系统容量和覆盖显著提升。LTE无线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减小了系统时延,降低了建网成本和维护成本,并支持与其他3GPP系统互操作。 LTE的技术优势 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 (1)通信速率显著提高,下行峰值速率100Mbps、上行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版本的HSDPA);上行链路2.5(bit/s)/Hz,是R6版本HSUPA的2~3倍。 (3)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基于分组交换。 (4)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5ms,C-plan<100ms。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LTE的关键技术 LTE的网络结构 LTE采用由E-Node 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网络RNC节点和Node B节点合并,成为E-Node B,在基站侧可以完成电路的交换。名义上LTE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 3GPP初步确定LTE的架构,也叫演进型UTRAN结构(E-UTRAN)。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Node B(E-Node 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aGW是一个边界节点,若将其视为核心网的一部???,则接入网主要由E-Node B一层构成。E-Node B不仅具有原来Node B的功能外,还能完成原来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MAC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和Inter-cellRRM等。Node B和Node B之间将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连,这也是对原有UTRAN结构的重大修改。 图1 LTE框架图 传输方案 LTE下行传输方案采用传统的带循环前缀(CP)的OFDM,每一个子载波占用15kHz,循环前缀的持续时间为4.7/16.7μs,分别对应短 CP和长CP。为了满足数据传输延迟的要求(在轻负载情况下,用户面延迟小于5ms),LTE系统必须采用很短的交织长度(TTI)和自动重传请求(ARQ)周期,因此,在3G中的10ms无线帧被分成20个同等大小的子帧,长度为0.5ms。 下行数据的调制主要采用QPSK、16QAM和64QAM这3种方式。针对广播业务,采用一种独特的分层调制(hierarchical modulation)方式。分层调制的思想是,在应用层将一个逻辑业务分成两个数据流,一个是高优先级的基本层,另一个是低优先级的增强层。在物理层,这两个数据流分别映射到信号星座图的不同层。由于基本层数据映射后的符号距离比增强层的符号距离大,因此,基本层的数据流可以被包括远离基站和靠近基站的用户接收,而增强层的数据流只能被靠近基站的用户接收。也就是说,同一个逻辑业务可以在网络中根据信道条件的优劣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 MIMO被认为是LTE中达到用户平均吞吐量和频谱效率要求的最佳技术。下行MIMO天线的基本配置是,在基站设两个发射天线,在UE设两个接收天线,即2×2的天线配置。更高的下行配置,如4×4的MIMO也可以考虑。开环发射分集和开环MIMO在无反馈的传输中可以被应用,如下行控制信道和增强的广播多播业务。 虽然宏分集技术在3G时代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但在HSDPA/HSUPA中已基本被摒弃。即便是在最初讨论过的快速小区选择(FCS)的宏分集,在实际规范中也没有定义。L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