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痛点与机遇综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6年5月31日 国企改革的痛点与机遇 ◎策划:本刊编辑部 中国资本市场风起云涌,势不可挡的深层次改革,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回首过去的一年,A股市场经历了诸多的悲欢离合,杠杆牛变身杠杆熊,财富泡沫的破灭让投资者痛苦煎熬。如今,在“股灾”一周年之季,作为一个有着23年历史沉淀的《证券市场红周刊》,本着“实用高于一切”原则,倾心推出红刊投资论坛栏目,诚邀顶级的经济学家、最牛的私募经理、最接地气的投资达人,指点A股投资江山,通过他们的视角,系列解读宏观经济动态,预判资本市场风云。 转型成功的标志就是经济下台阶 ——专访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本刊记者 李健 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经济学家,李迅雷的微信公众号每周多次对时下的经济热点进行剖析。在权威人士抛出中国经济L形后,市场有很多关于经济“见底”或者“寻底”的讨论,对此,李迅雷表示,“经济增速底部”的说法本身是错误的,而且经济下行不是坏事,转型成功的标志就是经济下台阶。 本周,李迅雷在接受《红周刊》专访时,对中国经济增速、国企改革和价值投资进行深入解析。他在采访中一直强调,要更全面的、更客观地看问题,才是治学之道。 经济下行不是坏事 《红周刊》:自“权威人士”定调中国经济L形走势后,关于中国经济的现状与未来众说纷纭,“已经到底”、抑或是“寻底”的观点不断被抛出。那么您怎么看正在放缓的中国经济,关于“底部”或者“寻底”的说法您个人的观点是什么呢? 李迅雷:先纠正一个观点,“经济增速底部”的说法本身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人们通常认为的“GDP增速放缓到6.5%或6%就是底部,之后经济会有新一轮的高增长”。但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长期下行的通道中,过去的人口红利、负利率不存在了;人民币出现了贬值趋势;外汇开始流出,因为有更便宜的地方可供生产;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出现大幅提高,产业资本逐渐转移,很多中国企业也开始外流,最近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去海外投资。多重因素结合,中国经济见底不太可能。但经济下行其实是好事情。 《红周刊》:好????那您能再详细解释一下么? 李迅雷:举例说会更明白。如目前美国GDP增速约为2%,但依然维持了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位置,而且就业率这一指标非常完美,5%的失业率基本可以认为是充分就业了。日本也同样如此,其国内经济出现了“失去的20年”,但日本迄今为止仍是全球的经济大国和制造业强国。就像刚才所说的,经济下行未必是坏事,也不用担心,只要我们通过产业升级、提高制造业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经济就不至于出现太陡的滑坡。 纵观所有经济转型成功的国家,它们从高增长变为中速增长,再从中速增长变为低速增长,都没有出现太大问题,没有导致就业率的大幅下滑。所以,转型成功的标志就是经济下台阶,转型不成功的标志,则是一直靠投资刺激维持中高速增长。 《红周刊》:美国和日本确实是活生生的实例,那么中国经济增速,也会滑落到2%~3%的区间么? 李迅雷:我觉得不会,GDP到5%左右应该会是一个均衡点。因为我国还只是中等收入国家,没有和美国、日本一样成为高收入国家。中国目前的发展还靠投资拉动,但美国和日本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大量投资了。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速即便下行,也不会过于严重。但目前的位置还支撑不住,这是因为经济有一个潜在增长率和一个实际增长率,目前的情况是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原因在于中国太想赶超了,于是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就过高。经济增长率有三个要素:技术进步、劳动力和资金,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成本上升、技术在放缓,在这种情况下,潜在增长率自然会下降。 《红周刊》:由此可见,中国要想完成美国、日本那种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过渡,有效手段是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实现转型。 李迅雷:是的,中国面临的就是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这件事很难实现,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进步的放缓带来的潜在增长率的下降,这也是我与其他学者观点差异最大的地方。中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是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在40%左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因此,中国需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的比重,这才是核心问题。 《红周刊》:实现难点在哪里呢? 李迅雷:“二八定理”也适用于此。世界上只有20%的人会过上最好的生活,同样只有20%的企业会获得最优的资源禀赋,成为成功胜出的企业。二十世纪时电脑是高科技,现在变成了日常用品。所谓高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技术,北京、上海、深圳可以变成孕育高新技术的沃土,但当你研究出认为是高科技的产品,别人或许已经拥有了更先进的产品。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就如同下棋一样,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进步,别人也在应对,总是有对手和你博弈。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有你的优势,但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对手很弱。 中国也不是没有尖端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