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戊戌变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課戊戌变法

第16课 戊戌变法 课标: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背景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 3、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19C60、70S)p104 (2)维新思想发展(19C90S) 一、背景 二、准备 (1)揭序幕:公车上书 (2)办报纸:《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3)建组织:强学会、保国会 p107 (4)建纲领:《应招统筹全局折》 一、背景 二、准备 三、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9月21日 2、标志:光绪帝颁“明定国是”诏书 3、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军事 p108 切中时弊,民资与开明地主支持 3、局限性: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1)变法只局限于上层,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没发动广大群众 (2)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 (3)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 4、教训:半殖半封的中国社会,资本主义改良道路走不通 “花落春仍在”,戊戌变法运动永载史册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蕴涵了一种永恒的精神 ,你认为“戊戌精神”包含哪些内容? 戊戌变法精神 知识分子天下为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敢于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条突破与制度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潮流,顺应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势而为的时代精神 追求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相结合的多元文化精神 (1)揭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①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京 ②内容: A、鼓气、迁都、练兵拒约再战——权宜之计 B、富国、养民、教民、改革内政外交,变法 C、设议郎 ,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④影响:A、广泛的社会影响(爱国参政) B、冲破士人不参政禁令,显示知识分子力量 C、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维新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2)办报纸: ①《中外纪闻》:了解世界大势 ②强学会(1895、北京、中国自强) A、所办之事:译书、办新报《强学报》 、立图书馆、博物馆、仪器院、建政治学校 B、近代社会协会、学社的开始 ③《时务报》(1896、上海、梁启超) 成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变法通议》 ◆维新派和顽固势力(包洋务派)论战 内容:要不要:变法;兴民权、君主立宪;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第一次交锋 ④影响:使更多人关注参政,维新新局面渐成 请思考:变法诏书的内容在哪些方面与康有为原先的主张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反应了什么问题? 如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体现,反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请思考:变法诏书中的哪些措施、内容导致了变法的失败(招致了保守派的反对和阻挠破坏)? 政治、经济、文教 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主资产阶级的壮大 3、民族危机:甲午战败,德强占胶州湾 4、思想基础:19C60C早期维新思想宣传及90S康梁等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 严复 谭嗣同 梁启超 康有为 设草堂讲学;托古改制传西学(西学政治学说与儒学经史融合,提供变法理论依据)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影响巨大 倡民权;用进化论阐述确立君主立宪的必然性,改革教育制度 以自由平等批判专制君权、宗教等级制度、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冲决礼教网罗” ,时代最强音) 系统介绍近代西方文化到中国的第一人;借进化论阐明变法才能救亡;“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代表人物及主张: 光绪和珍妃 四、结果:失败 1、新政危机四伏,新旧势力矛盾尖锐 2、列强不支持 3、袁世凯的转态 4、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杀六君子 5、除京师大学堂、中小学堂保留, 其余全部被废除 五、失败原因 1、封建旧势力强大,破坏镇压 2、资产阶级弱小,没政治经验; 新政没落实,急于求成 3、脱离群众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帝 4、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对帝国主义抱幻想 六、评价 1、性质:资产阶级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2、积极性 (1)政治: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爱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