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完整版)选编.doc

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完整版)选编.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完整版)选编

2008年环评技术方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为预防拟建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环境影响评价中应优先进行的是( )。 A、合理选址 B.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 C.基础防渗 D.优化生产工艺 2.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噪声防治措施中,应优先考虑( )。 A.声源控制 B.声屏障 C.线路与敏感目标的合理距离 D.个人防护 3.噪声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几何发散衰减与声波的( )有关。 A.周期 B.频率 C.传播距离 D.波长 4.某监测点TSP平均浓度为0.36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超标倍数为( )。 A.0.2 B.1.2 C.2.0 D.2.2 5.环境振动监测中无规则振动采用的评价量为( )。 A.铅垂向Z振级 B.铅垂向Z振级量大值 C.累计百分铅垂向Z振级 D.累计百分振级 6.应用点源烟羽扩散模式计算1小时平均浓度时,需对( )进行时间修正。 A.垂直扩散参数 B.横向扩散参数 C.风速 D.混合层高度 7.某监测点全年SO2质量监测数据200个,其中有30个超标,5个未检出,5个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SO2全年超标率为( )。 A.15.0% B. 15.4% C.15.8% D.17.0% 8.排气筒出口内径为7m,烟温80°C,排放速率为580Nm3/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速度是( )。 A.15.0m/s B.19.5% C.47.3 m/s D.61.0% 9.我国现有环境噪声标准中.主要评价量为( )。 A.等效声级和计权有效感觉噪声级 B.等效声级和计权有效感觉连续噪声级 C.等效连续A声级和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A计权等效声级和计权等效连续噪声级 10.在一开阔硬质地面上作业的大型挖掘机声功率级为95dB,在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并忽略背景噪声情况下,利用点声源模式计算挖掘机50m处噪声级为 ( )。 A,70dB B.67 dB C.53 dB D.50dB 11.已知某车间(近似扩散声场)窗户的传输损失TL为20dB,靠近窗户的室内声级为85dB,则关窗时靠近窗户的室外声级为( )。 A.59dB B.65dB C.71dB D.75 dB 12.生态制图过程中的图件配准是对不同投影、不同比例尺、不同类型的图件进行投影转换和同比例尺转换,以最大可能地满足( )要求。 A.视觉 B.精度 C.分辨率 D.图幅尺寸 13.点声源A、B、C在某一预测点处的噪声叠加值为75dB,其中A、B两声源对预测点产生的噪声值分别为61dB和67dB,则C声源对预测点产生的噪声值为( )。 A.71dB B.72dB C.73dB D.74dB 14.用放射性标记物测定自然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某元素要用“暗呼吸”法做校正,这是因为植物在黑暗中能吸收( )。 A.O2 B.H2 C.N2 D.14C 15.某平直公路段长5km,路宽7m,距中心线15m处噪声为64dB,不考虑背景噪声情况下,距公路中心线30m处噪声为( )。 A.55dB B.57dB C.59dB D.61dB 16.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计算公式中,昼间(7:00—19:00)、晚上(19:00—22:00)和夜间(22:00—7:00)飞行架次的权重取值分别是( )。 A.1、3和10 B.10、3和1 C.2、3和10 D.3、1和10 17.位于自由空间的点声源A声功率级为85dB,在仅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时,聚声源10m处的A声级为( )。 A.85dB B.65dB C.57dB D.54dB 18.宽浅河流一维水质模拟中的纵向离散,主要是由( )形成的。 A.紊流 B.对流 C.垂向流速不均 D.断面流速不均 19.工程分析中将没有排气筒的源或高度低于( )排气筒的源定位无组织排放源。 A.15m B.20m C.25m D.30m 20.河流排污混合区内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主要过程是( )。 A.物理过程 B.化学过程 C.生物过程 D.降解过程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