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发现汇编.docxVIP

水稻产量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发现汇编.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产量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发现汇编

水稻产量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发现摘要:提高谷物产量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育种过程中的焦点。而随着水稻基因组注释工程(RiceGenomeProject)的建立,鉴定出了许多与籽粒产量相关的基因:比如与支梗数量,籽粒数、籽粒大小、株高等性状相关的基因。本文总结了目前有关水稻产量的相关基因,主要针对籽粒数、粒重、籽粒饱满度等性状相关基因的考察,同时也归纳了有关株高、分蘖数的相关基因。Introduction描述水稻产量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即:粒重、单穗的籽粒数、每株的穗数、籽粒的饱满度。粒重几乎是有遗传因素控制,而籽粒的饱满度则更多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除了这些直接描述水稻产量的因素外,另外两个间接因素也被引进来,即:株高和分蘖数。Grainnumber在过去的几十年,发现了许多QTL基因控制籽粒数。Gn1,一个QTL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增加水稻籽粒数,同时,在小麦和玉米中也发现了该基因的同源基因。Gn1有两个位点,Gn1a、Gn1b;前者编码一个CK氧化/脱氢酶(CKX)-----OsCKX2,其在花分生组织中表达,调控CK的水平,从而控制水稻小花的数量。对OsCKX2的反义表达,降低了OsCKX2的表达水平,提高了水稻的籽粒数。与之一致的是,AtCKX3,拟南芥中OsCKX2的同源基因,过表达后,降低了其花分生组织中起始花原基的数量[1]。对于单穗的籽粒数,基本是由水稻圆锥花序中第一支梗、第二支梗的数量和长度,以及圆锥花序中分支的数量所决定。有趣的是,在含有一个Gn1a相同的株系NIL中,产生了相同的一次支梗数,但二次支梗数却不相同,见图(Figure1aandb);由此可以看出,存在另外控制一次、二次支梗的基因。(a) Grossmorphologyofpanicle.Left:Japaneseleadingcultivar,Koshihikari.Right:aNewPlant Type(NPT)cultivarforincreasedgrainyieldbredatthe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 (b) PaniclearchitectureofKoshihikari(left)andNPT cultivar(right)in(a).(d) Appearanceoftranslucent(upper)andchalky(lower)grainsafterpolishing.2. Grainweight粒重是由粒长、粒宽、粒厚几个因素决定。籽粒大小是育种中的一个主要目标,不仅它决定最终产量,同时还将影响稻谷的品质(如:增大籽粒大小可能会降低稻谷品质)。已经发现了许多控制粒重的QTL,最近报道的位于3号染色体近着丝粒区上的GS3,为一个控制粒长和粒重的主效QTL。GS3编码一个由232 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该蛋白产物包含下列4 个结构域:一种植物特有的调节器官大小的结构域(organ size regulation, OSR)、一个跨膜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NFR/NGFR)家族中富含半胱氨酸的同源区域和C 端的C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type C, VWFC模块)。OSR 结构域以前称为PEBP 结构域。序列分析表明,与小粒品种相比,大粒品种GS3第2 外显子中编码第55 位半胱氨酸的密码子TGC 突变成终止密码子TGA,造成蛋白翻译提前终止(缺失了178个氨基酸),从而使得类PEBP 结构域残缺并缺少其他3 个功能域,这表明GS3编码的蛋白对粒重起负调控作用。在最近的数据库软件分析中发现GS3 并不属于PEBP 蛋白家族,通过比对发现推测的GS3 PEBP 结构大约只有三分之一长度的PEBP,仅有20.3%-28.4%相似性。通过数据库同源比对发现,GS3 的N端具有一个多数被子植物中高度类似且保守的66 aa的结构域,如控制穗型的DEP1。作者暂时将改结构命名为OSR。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籽粒的大小。GS3是一个控制籽粒大小的主效QTL,它在调节籽粒和器官大小中发挥负调节子的功能。通过原位杂交显示GS3在幼穗中表达,并随着穗子发育而减少,在其它组织如胚、茎端分生组织、叶和茎中有微弱表达,但在根冠中大量表达,real-time PCR同时证实了上述结果。野生型等位基因包含有四个推测的结构域:N端的OSR结构域,一个跨膜区,TNFR/NGFR家族富半胱氨酸结构域,以及C 端的VWFC。这些结构域在调节籽粒大小中发挥不同的功能:OSR结构域作为一个负调节子发挥作用是充分必要的,野生型等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