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老外微信PM的眼中,中国移动AppUI那些事儿.doc

在一个老外微信PM的眼中,中国移动AppUI那些事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一个老外微信PM的眼中,中国移动AppUI那些事儿.doc

在一个老外微信PM的眼中,中国移动App UI那些事儿   本文编译自Dan Grover的博客,他现在是腾讯微信的产品经理。以下是他从旧金山搬到广州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在试用过微信微博等中国主流移动App后,总结出的中美App在设计理念上的差异,并对中国移动App UI的发展趋势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今年夏天,我从旧金山搬到了广州工作,成为了微信的一名产品经理。   搬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意味着许多事情要从头学起:比如要讲外语、适应饮食习惯差异等等。然而不到几个月我就惊讶地发现,开头我特别不习惯的东西对我已是轻车熟路。   我的数字生活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我卸掉了所有我曾在旧金山用过的应用,换上了这儿的人们常用的,首先我作为科技人士本来就好奇心强嘛,再说我来到这生活,当然越“本土化”越好。   有一天,我想找点乐子玩,于是我就在自己的笔记本里一条条列出“中国制造”的这些应用和我在美国用的那些有何不同。写完才发现列了这么长,于是我决定专门写一篇文章,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   复杂的中文输入   ·拼音的模糊匹配   中文的输入法千差万别,拼音、手写、五笔到九宫格输入。不同年代、不同成长环境的用户会选择不同的输入法,但总的来说,拼音最受欢迎。   但在中国的网站和 App 上,不管是什么操作系统,你只需输入拉丁字母,不用打出汉字,就能得到大量的中文搜索结果,通过智能纠错和模糊音功能,即使有错别字也无伤大雅。一旦适应了这种模式,就会不由得感慨:为什么其他国家的 App 没有这么人性化呢?   虽说这些应用处理各种汉字输入已经没什么问题,但很少支持英文的模糊输入,比如使用词干提取和探测法等便能处理变音符、标点符号和大写等问题,当然,对于这一现状也情有可原。   ·语音信息、语音搜索和语音助手   如果语音能够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那还要打字干嘛?在微信一类的 IM 应用中,语音信息的使用随处可见,发语音省掉了打字的麻烦,也为那些对电脑一窍不通的老一辈人带去了便利。其实我个人并不热衷这种交流模式,总觉得停下手头的活儿来听取语音信息远没有浏览文???来得方便,用语音回复也让我很不自在,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看起来颇有装腔作势的嫌疑。   不过,在中国,人们似乎很习惯在公共场合发送语音信息。一边用拇指摁着“录音键”一边微微低头对手机说话的人群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很多应用也支持语音搜索。于今年 5 月加盟百度的人工智能科学家Andrew Ng博士在最近一次访谈中便表示:现在语音搜索已占百度搜索的 10%。   ·二维码   在动身前往中国前,我曾在旧金山做过关于美国用户习惯及喜好的调查,并不失时机地亮出二维码,看他们是否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一个女大学生笑道:“这玩意儿是不是那种,用相机照一下就能打开什么神秘网站之类的?”   还有人说他们曾尝试用相机 App 拍了张二维码的照片,但发现没什么反应,后来就再也没用过。“大概是购物优惠券之类的吧”有人猜,甚至担心手机会因此中病毒什么的。我把他们这些反应录下来给我同事看,告诉他们其实二维码在美国一直都没流行起来。   中国人对二维码就完全不陌生了。实际上,二维码几乎无处不在——广告、宣传册、菜单、名片、优惠券、列车的椅子靠背甚至厕所门后边。绝大部分 App 都有二维码扫描功能。打印在广告、宣传册上的二维码也许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 App,中国的微信、微博以及其他 App 上都有与特定链接捆绑的二维码,不过不同 App 这间可能并不兼容。   而二维码的下方往往会出现“扫一扫”三个汉字,也就是扫描的意思。我挺喜欢这个动词的,至少比我们的“scan”强,scan 容易让人想起医疗设备什么的。在这里,二维码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渠道,还可以用于添加好友,支付商品或登陆网站。   红色小圆点   在中国,众多 App 的 UI 往往独树一帜地共用同一种元素——一个代表未读内容的红色小圆点。看起来跟 iOS 系统 UI 上那种红色圆点相似,很眼熟,只是没有数字标识。实际上,美国 App 的 UI 从未用过这个元素。这些红色的小圆点在 App 的菜单上随处可见,从左到右、从上至下。通常,如果用户过一段时间再打开某个 App,就会每个页面上都有它们的身影。   这些小红点的意思是:   A. 该处又有了新内容:在社交媒体新闻、电影、音乐或购物 App 中很常见,实际上并不需要用户执行特别的操作,也不必显示具体的数字,只是提醒他们有新的内容出现了而已。   B. 新功能上线:在 App 中常伴着醒目的红色“New”或“新”的字样。   C. 在用户屏蔽了应用的消息通知功能时出现。举个例子,微信聊天被屏蔽后,新消息以红色圆点而不是数字的形式显示。   很多 App 同时使用红色圆点和数字两种通知模式。这算是排列优先级的新发明,因为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