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名词解释.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地貌名词解释

地质地貌学名词解释 一.地质学 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的自然科学。 2.地质作用:作用与地球的自然营造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照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5.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6.侵入作用:地下岩浆上升侵入并占据一定空间的作用。 7.火成岩(岩浆岩):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8.火成岩的构造:组成火成岩的矿物集合体形态、大小、排列、空间分布状况。 火成岩的结构:组成岩石的颗粒形状自身形态特征(结晶程度、晶体大小、晶体形状等) 9.沉积岩:先成岩石受风化剥蚀的碎屑物质,经过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固结岩石,主要分布与地表(75%)。广义上包括第四季松散沉积物。 10.变质岩:先成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在高温、高压、化学溶液的作用下发生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变化所形成不同于原岩的岩石。其中,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副变质岩。 11.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引起的相应地质作用,包括岩石变形、变质、岩浆活动的理化变化(与广义地壳运动同义)。狭义地壳运动:主要指地壳形变,如地壳的隆起、拗陷、褶皱、断裂等 12.岩石变形:岩石受力后发生形状和体积的变化,主要指褶皱和断裂变化 13.褶皱:主要指岩层在内力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弯曲,通常包含褶曲的概念(褶曲:单一的弯曲)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14.断裂构造:地壳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发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通常具有完整的岩石裂面,且裂面往往沿一定方向成组出现。断裂两侧的岩石无明显位移称节理,有明显位移称断层。 15.节理:地壳岩石断裂中两侧岩石无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其断裂面称为节理面(同样可用产状三要素表示) 16.断层: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17.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新近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主要指第三纪以来的地壳运动,主要表现形式为断裂、褶皱、地震、火山爆发等 18.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70年代,英美地质学家将大陆漂移、海地扩张的成果综合为板块构造学说。该理论认为,地球岩石圈板块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活动带如大洋中脊、海沟、大陆裂谷等分割成小板块。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是稳定的,而板块边缘则是地表的活动带,有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变质作用等。板块与板块之间存在相互的挤压、拉张 、剪切等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裂谷带、岛弧链或海岸山脉等。 基本思想:地球表面的刚性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飘浮在地球软流圈之上,随软流圈热对流轴移动,洋中脊是板块新生的地方,海沟是板块消亡地带,全球大地构造就是在这种驱动机制下形成,全球版块运动控制着全球地质地貌等状况 19.地层学:地壳上有一定分布范围和累积厚度的层状岩石的组成物质、结构所含化石形成年代、形成环境和先后顺序 20.地层:具有地质时代概念的沉积岩层 21.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质量和数量上都能满足当前开采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的富集地段。 22.矿石:有用矿物含量多,达到现代工业技术水平所能利用的程度的岩石。矿石包含于矿床之中,是矿床的物质体现。 ①狭义的矿石:用于提取有用成分,如Cu、Pb、Zn等 ②广义的矿石:自身是有用的材料,如花岗岩、石灰岩、黏土等 二.地貌学 1.地貌学:关于地表形态的学问,主要涉及岩石圈地表形态,它是地球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地表形态的形成涉及众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因此地貌学不仅研究地表形态本身,也涉及地表形态成因等相关内容 2.坡地地貌:坡地或岩壁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落、滑动、蠕动等形成的地貌 3.崩塌地貌:坡地或岩壁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运动形成的地貌 4.滑坡地貌:坡面上的岩块、土体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弧形滑动面整体下滑形成的地貌 5.地貌发育与山麓剥蚀面 ①戴维斯侵蚀旋回理论(湿润区、降水丰沛区):下切侵蚀→剥蚀面→分水岭→准平原 ②彭克面状侵蚀理论(干旱区):面状侵蚀→凸形坡→夷平面→准平原 河流地貌:河流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各种侵蚀和堆积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指可溶性岩石在地质构造和地表水流作用下形成的各种侵蚀和堆积地貌。 地表岩溶形态:石芽(规模小)、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干谷、盲谷、峰丛(规模大、看得见基座)、峰林(规模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