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期末复习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总复习资料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种类: 原核细胞型: (procaryotae) 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枝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细胞型: (eucaryotae) 真菌(霉菌、酵母、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 (no cell) 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微生物的特征 小(个体微小) 简(构造简单) 低(进化地位低) 3、微生物五大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4、物的种类多样性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物种的多样性 生理代谢类型多样性 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的发展史(5): 史前期 初创期 奠基期 发展期 成熟期 列文虎克,微生物学驱者”,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细菌学奠基人” 生物工程学(填空题) 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 微生物学定义: 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第一章 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拟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两大类。(即广义的细菌 :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肽聚糖分子是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的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而聚糖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的长链。这种肽聚糖网络状分子交织成一个多层次(几层至25层分子)致密的网套覆盖在整个细胞上。 周质空间:在G阴性细菌中,基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称周质空间。 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由英国李斯特(Lister)研究所于1935年发现,故称“L”型细菌。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它们只能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保存或维持生长。 液态镶嵌模型(24): 要点:1、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 2、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 性内层中 4、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 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 5、脂质分子间或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 6、脂质双分子层犹如“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上作“漂浮”运动, 而整合蛋白则似“冰山”沉浸在其中作横向移动。 芽孢耐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32): 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伴孢晶体(δ内毒素):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基内菌丝: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体, 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特坏形式:异形胞、静息孢子、链丝缎和内孢子 糖被:概念: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功能:与遗传性有关,与环境尤其是营养条件密切相关 分类:荚膜和粘液层 荚膜:概念: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 分类:微荚膜:<0.2um 与细胞表面牢固结合 荚 膜:> 0.2um与菌体表面结合松弛 震荡离心可获得。 粘液层:与菌表面结合松散,可向菌的 周围扩散,增大粘性。 菌胶团:多个细菌共有一个荚膜。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