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6材料的应用选编
目录;中文名称 : PA6
热分解温度 : 300℃
分子式 :[-NH-(CH2)5-CO]n-
熔 点 : 215-225℃;1.基本介绍
品名:聚酰胺6或尼龙6(PA6)
分子式:[-NH-(CH2)5-CO]n-
性状:半透明或不透明乳白色结晶形聚合物
特性:热塑性、轻质、韧性好、耐化学品和耐久
性好
燃烧鉴别方法:蓝底黄火焰,烧植物味
溶剂实验:耐环己酮和芳香溶剂
密度:1.13g/cm3
熔点:215℃
热分解温度:300℃
平衡吸水率:3.5%
; 密 度:(g/cm3) 1.14-1.15
熔 点:215-225℃
拉伸强度: 60.0Mpa
伸 长 率: 30%
弯曲强度: 90.0Mpa
缺口冲击强度:(KJ/m2) 5
2.基本特性
PA6的化学物理特性和PA66很相似,然而,它的熔点较低,而且工艺温度范围很宽。它的抗冲击性和抗溶解性比PA66要好,但吸湿性也更强。因此塑件的许多品质特性都要受到吸湿性的影响; 在使用PA6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为了提高PA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
玻璃纤维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提高抗冲击性还加入合成橡胶,如EPDM和SBR等。
对于没有添加剂的产品,PA6的收缩1%到1.5%之间。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低到0.3%(但和流程相垂直的方向还要稍高一些)。
成型组装的收缩率主要受材料的结晶度和吸湿性影响。实际的收缩率还和塑件设计、壁厚及其它工艺参数成函数关系。;2.1 PA6与PA66区别
2.1.1 PA6产品性能
熔 点: 210 - 220 C 分解温度: 300 C
闪 点: 400 C 自燃温度: 450 C
物 态: 固体颗粒 臭 味: 无
毒 性: 无 循环利用: 可以
最终处理: 土壤(无害工业废品)
灭火剂: 可用各种灭火剂(水,泡沫,粉剂,CO2,沙)
运 输: 非危险品,适用各种运输工具
欧共体标准:非危险品 ;2.1.2 PA66产品性能
熔 点: 250-270 C 分解温度: 350 C
闪 点: 400 C 自燃温度: 450 C
物 态: 固体颗粒 臭 味: 无
毒 性: 无 循环利用: 可以
最终处理: 土壤(无害工业废品)
灭 火剂 : 可用各种灭火剂(水,泡沫,粉剂,CO2,沙)
运 输: 非危险品,适用各种运输工具 欧共体
标准: 非危险品;3.应用范围
工业生产中泛用于制造轴承、圆齿轮、凸轮、伞齿轮、各种滚子、滑轮、泵叶轮、风扇叶片、蜗轮、推进器、螺钉、螺母、垫片、高压密封圈、耐油密封垫片、耐油容器、外壳、软管、电缆护套、剪切机滑轮套、牛头刨床滑块、、电磁分配阀座、冷陈设备、衬垫、轴承保持架、汽车和拖拉机上各种输油管、活塞、绳索、传动皮带,纺织机械工业设备零雾料,以及日用品和包装薄膜等。 ;4.加工工艺
4.1 干燥处理:
由于PA6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加工前的干燥特别要注意,如果材料是用防水材料包装供应的,则容
器应保持密闭。如果湿度大于0.2%,建议在80℃以上的热空气中干燥16小时。如果材料已经在空气中暴露超过8小时,建议进行温度为105℃,8小时以上的真空烘干。
4.2 融化温度:
230-280℃,对于增强品种为250-280℃。
;4.3 模具温度:
模具温度很显著地影响结晶度,而结晶度又影响着塑件的机械特性。对于结构部件来说结晶度很重要,因此建议模具温度为80-90℃。对于薄壁的、流程较长的塑件也建议施用较高的模具温度。增加模具温度可以提高塑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却降低了韧性。如果壁厚大于3mm,建议使用20-40℃的低模温。对于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模具温度应大于80℃。
4.4 注射压力:
一般在750-1250bar之间(取决于材料和产品设计);4.5 注射速度:
高速(对增强材料要稍微降低)
4.6 流道和浇口:
对于PA6的凝固时间很短,因此浇口的位置非常重要。浇口孔径不要小于0.5*T(这里T为塑件的厚度)。如果使用热流道,浇口尺寸应比使用常规流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