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战役中的5天5夜.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莱芜战役中的5天5夜

莱芜战役中的五天五夜 ——记茶业区榆林乡民兵联防大队 郭光开 走进中榆林村,排排温室大棚整齐划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村民住房宽敞明亮,文化广场上,一群孩子在玩耍,有的玩滑板,有的学溜冰,有的在追逐打闹……从远处的水库边不时传来妇女们的嬉笑声,文化广场西边的一颗大树下,两位看上去七八十岁、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坐在一条木凳上闲聊,我赶紧走上前询问,原来正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榆林乡民兵联防大队队员王立田、黄庆堂老人,二老实际上一个今年91岁,一个95岁。能同时访到两位耳不聋眼不花的九旬老人,实在太幸运了。我说明来意,王立田老人激动地说:莱芜战役前后的五天五夜,俺们民兵没有在炕上安过身子……。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起来。 为许世友司令员运大米 1947年2月的一天,也就是莱芜战役前夕,茶业区支前委员会主任高桂??来到榆林乡,传达了莱芜县支前委员会的指示,要求榆林乡对口支援驻扎在和庄、普通一带的“东北民主联军”。东北民主联军(一一五师前往东北后的名称)实际上是许世友率领的华野九纵,由于当时的“华东野战军”称谓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许世友的胶东部队此前在胶东和鲁中地区的作战,也是以此名义进行的。 经过几天紧锣密鼓地准备,支前物资已经备齐,2月19日(1947年)一大早,榆林乡民兵联防大队长颜俊三亲自带领民兵和各村妇救会成员200多人,从东榆林村到三十里外的和庄、普通村给东北民主联军送军粮、军衣、军鞋等物资。中午时分,一行人顺利地到了目的地。将支前物资安置妥当后,颜俊三本想马上回来,因为就在前几天,茶业区武装部部长张崇山传达了莱芜县委指示,这几天各个路口、山顶都要设哨卡,解放军要在莱芜、口镇一带打大仗,围歼李仙洲集团,防止蒋特分子知道我军合围意图;还要安排民兵夜间到博莱公路破坏蒋军修筑的公路,切断敌人的交通线,使敌人前进不得,后退不能,联络中断,咫尺不能相援,成瓮中之鳖,为主力部队分割歼敌创造条件,为保证战役胜利赢得时间。现在队员们早饭也没来得及吃,没想到山东支前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粮食总局副局长冯平在那里等着,他召集各民兵连连长和妇救会会长开了一个紧急会,要求颜俊三大队,运送一万多斤大米到铁车区石湾子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这些大米是用来支援北上山东打仗的新四军(已经编入华东野战军)部队的。 原来,编入华东野战军的新四军是从苏中进入山东的,习惯吃大米的南方战士,在习惯吃面食以及杂粮的山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很多战士有了情绪,甚至大发牢骚: “倒霉透了,反攻反攻,反到山东,一手煎饼,一手大葱,问我有啥意见,做梦都想回苏中。”(见《陈毅军事文选》)许世友司令从胶东出发时特意与地方协调带了大量大米,入鲁南时已支援出了一部分,这一万多斤大米本想留作自己的部队急用,当知道兄弟部队情况后,许世友司令员果断决定,将这些大米全部送出去。 实际上,民兵们已听说莱芜来了一些三奇兵:第一奇,讲话像鸟语,叽里哇啦,一句话也听不懂,好像来了一批外国兵;第二奇,个个留头发,好像来了一批学生兵(山东八路习惯推光头,以便实施战场救护);第三奇,不少人盖着五颜六色的绸面棉被,有人还穿着绸衬衣,好像来了一批少爷兵。(见谭启龙《转战苏鲁豫皖》) “同志们,不管是什么兵,只要是共产党领导的,为人民打天下的兵就是好兵,他们来到莱芜,无论如何得让他们吃好,许世友司令员率领胶东子弟兵远征到此,却把自己部队舍不得吃的大米赠送出去,这是无私的胶东军民对于新四军战士的大力支持,是对人民解放战争大局的全力支持,我们吃点苦送一下算啥?”颜俊三和战友们统一了思想,让各村民兵连长每连挑选二十五个人,迅速组织了一百六七十人的送粮队伍。 出发地离石湾子村大约有六七十里路,而且都是山路,由于山路崎岖,坡陡路窄,牲口难以行走,支前粮食必须由人工背运。面对严峻的考验,颜俊三和战友们没有退缩,男人背九十斤左右,妇女背六十斤左右,迅速将粮食扛上肩头即刻出发。颜俊三一行走到杨家横村附近时,被一条数十米宽、结着冰的河流挡住了去路。向老乡一打听,得知要沿河继续走10公里才有桥。颜俊三想到要尽快把大米运送到目的地,同时,家中很多任务在等着自己,当即决定带领小队趟水过河。此时,北风呼啸,寒风凛冽,望着眼前已结冰的河水,看着河边的粮食,颜俊三二话没说,毅然脱下棉裤,扛起一包粮食第一个跳下河去。冰冷的河水迅速没过了颜俊三的大腿,破开的冰碴子浮在水面上。队员们看到颜俊三在前面破冰探路,也扛起粮食,踏着齐腰河水跟着颜俊三艰难行进。 顺河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河间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穿透队员们严严实实的棉衣,背上原本汗津津的,风一吹寒冷刺骨,而那暴露在外面的脸颊,像是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双腿像是失去了知觉……他们一路相互鼓舞、彼此照顾,终于到达了彼岸。 晚上十点,他们终于到了石湾子村总兵站,刚放下肩上的袋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