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酸酸性与进展详解.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 ! 油! ! 化! ! 工 ! ! ! ! ##$ 年第 % 卷第 ’ 期 !#$%’()*+ #’,%+%-. · $#’· # # 特 约 述 评 # # 固体酸催化剂酸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朱玉霞,林! 伟,田辉平,龙! 军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 )###+%) [摘要] 介绍了固体酸催化剂酸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胺滴定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程序升温脱附法及热分 析法,并比较了这些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目前人们广泛采用的是程序升温脱附和红外光谱法,前者可准确分析总酸量和酸强度, 但无法区分酸的类型;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法可区分 ? 酸和 + 酸,但对酸强度及总酸量的定量分析方面不很理想。新发展起来的 %) ! 核磁共振技术可较好地实现 ? 酸和 + 酸的酸中心分布、酸量及酸强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固体酸;催化剂;胺滴定;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程序升温脱附;热分析;酸性质 [文章编号])### ( +)--(##$)#’ ( #$#’ ( #+! ! !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0% 01 203) !) ,$*$3+(*( !# $#%’,() *+,,’) -#.)/,(0)/ 1#) ($;8;560 )98A4A1A; :B !;A6:C;1 !6:;8849D,E),%!,?;4F49D )###+%,0495) [!4(*.$*]*GH59;8 49 54G4A2 0565A;64/5A4:9 ;A0:G8 B:6 8:C4G 54G 5A5C28A8 I;6; 6;H4;I;G= #0; ;A0:G8,95;C2 549; A4A65A4:9,)$ 87;A6:8:72,,($ 87;A6:8:72,A;7;65A16; 76:D65;G G;8:67A4:9( #!J)59G A0;65C 595C2848,I;6; :756;G= #!J 59G )$ 87;A6:8:72 05H; I4G;C2 K;;9 18;G 49 0565A;64/5A4:9 9:I5G528= #!J 59 G;A;A A:A5C 54G4A2 59G 54G 8A6;9DA0,K1A 59’A G48A49D1480 A27; :B 54G8;I04C; 7264G49; 5G8:67A4:9 )$ 87;A6:8:72 48 80567 A: G48A49D1480 ? 59G + 54G 84A;8,K1A 9:A 85A48B5A:62 49 G;A;64949D A:A5C 54G4A2 59G 54G 8A6;9DA0= @15C4A5A4H; 59G L159A4A5A4H; 595C2848 :B 54G 84A; G48A64K1A4:9,59G 54G4A2 59G 54G 8A6;9DA0 :B ? 59G + 54G8 59 K; 5664;G :1A I;CC K2 ;598 :B 9;IC2 ;37C:4A;G %) ! ,($ ;A0:G= [5’+60.(] 8:C4G 54G;5A5C28A;549; A4A65A4:9;91C;56 5D9;A4 6;8:959;;49B656;G 87;A6:8:72; A;7;65A16; 76:D65;G G;8:67A4:9;A0;65C 595C2848;54G 76:7;6A2 ! ! 自 )*%% 年 -52;6 提出了固体酸的酸性部位就 烷基化催化剂。这些对固体酸催化剂酸性中心的表 是催化活性中心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