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语文之古代诗歌
中国语文 之 诗歌
诗歌定义
广义:诗是文学、艺术的通称。
西方的诗学,不仅指诗歌理论,而是包含美学、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的理论体系。
狭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歌
何其芳《关于写诗与读诗》:
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
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含蓄美
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含蓄美
节奏是诗歌的第一要素
美国诗人威廉斯的诗《便条》
《便 条》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便条》“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当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它是美国诗人威廉斯的游戏之作,将一张便条分行书写而为诗。完全凭直感,具有口语化倾向和随意、轻盈的特质,是卸掉诗歌众多的承载之后出现的现代诗歌的一种小倾向。也可以视为现代诗人的一种语言练习,就象几笔潦草的素描。
THIS IS JUST TO SAY
——by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e
so sweet
so cold
诗 歌
诗歌的起源、发展、源流;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新诗的发展与艺术探索。
先秦诗歌。
汉乐府诗与五言诗。
魏晋南北朝诗歌。
唐诗。
新诗。
一、诗歌的起源
诗歌的起源:
文学发源于文字产生以前的上古时期。
口头文学(传说时期的文学)。上古歌谣、神话、历史传说。神话传说成为后世叙事性文学(小说和戏剧)的源头。诗歌的源头是上古歌谣。
书面文学(有文字记载的文学)。汉字的出现和诗歌的出现。
上古歌谣:
神农时期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 断竹、 续竹,飞土,逐肉。
上古歌谣内容:
对外是与敌人作战,对内是生产劳动。《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上古歌谣主要特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另外,上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是最初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产生与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直接相关。
从表声的歌谣到表意的诗歌:
《淮南子》: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吕氏春秋·音初篇》:禹行功,见涂山氏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女乃作歌。歌曰:候人猗兮。
●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 断竹, 续竹。飞土,逐宍(肉)。
书面文学,有文字记载的文学。
汉字的出现,甲骨卜辞、商青铜器铭文——书面文学的萌芽,西周末年钟鼎铭文——有文学因素的文学文本出现。
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其中的颂诗更是祭祀用的歌舞曲。
二、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先秦诗歌:
《诗经》、《楚辞》作为诗歌奠基之作的出现,开创了古代文学写实和浪漫两大源头。
源头:上古歌谣,二言为主;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多为四言诗;
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杂言诗.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到了汉代奉为经典,称作《诗经》。成书于春秋时代,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另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辞。《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
《诗经》成书
●采诗说
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何休《公羊传注》:“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献诗说
《国语·周语上》:“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统治者采诗、献诗,目的在于“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删诗”说
《论语·子罕》:孔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史记·孔子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