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表达方法鉴赏题题组练习.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达技巧鉴赏题题组训练 一、基础题组 1.判断下面的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虚写(想象)、夸张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设问、借代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偶、对比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拟人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象征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反语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想象)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象征、比喻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写法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描写 (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对偶、反衬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衬托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借代 (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反问、用典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 (1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典 (17)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用典、虚实对比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动静结合、反衬 (19)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借古讽今 (2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反衬 二、核心题组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任选其一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艺术手法上,三、四两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 意 [金]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注 了了:了然,清楚。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诗歌第一句是“实”,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 6.(20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