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上).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上)

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上) 蔡 毅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诞生于 300 万年前的滇池曾是一个 1000 多平方公里的大湖,它经历过无数次沧海桑田 的自然变幻,也目睹过难以数计的世事兴亡与改朝换代的巨变,它用自己的清流甘汁抚育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给他们鱼田之利、舟楫之便,观赏之美,游玩之趣。然而,到了二十世 纪后半期,滇池却被负心的人们践踏宰割得肢残体缺,伤痕累累,走上了一条悲惨的濒危之 路。 滇池告急,滇池病入膏肓,再不治理抢救,滇池将水毁湖亡。 生与死,常常发生于不知不觉之间;生与死,有时只系于人类的一念之间。 但生死却是截然相反的两回事。生意味着清波碧浪,生命之水、欢乐之泉常存不衰;死 则意味着污水浊浪,干涸与填埋,衰亡与消逝。非此即彼,非生即死,生还是死,二者往往 只能择其一。 放弃还是治理,听之任之还是奋起拯救?滇池的生死转换,成为摆在每一个昆明人面前 最严峻问题,考验着人们的良心、智慧、责任和能力。 一、从生命之湖到死亡之湖,滇池污染谁之罪? 滇池之在近四十年内变污变黑变质,并非自然所为,亦非地质灾害,完全是由于人之活 动人之糟蹋和肆意破坏。罪不在天,不在地,而在一贯自诩为“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的人。 人是怎样污染损毁滇池的呢?按照科学分析,滇池污染主要是富营养化污染,即水体接 纳了大量人类抛弃的氮、磷、有机碳等物质后,成为富营养水体,致使水中的藻类等浮游生 物急剧增殖,导致水质败坏。污染源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形 成的点源污染,即人们生活生产所制造的一切脏水都泼向滇池,据统计大约占总污染源的 84.2%;二是由降雨、湖面降水、降尘以及农业灌溉活动形成的面源污染,大约占 15.8%, 包括大量施用的化肥、农药以及鸡鸭猪狗一切家畜的排泄??水也都倾倒进入滇池;三是由沉 积湖内的底泥向湖水释放的污染物,称内源污染,其中尤其以草海最为严重。点、面、内三 源作怪,滇池苦不堪言,成为各种污水汇集的唯一受纳体,惟有忍气吞声藏垢纳污。 滇池是昆明市的饮用水源,又是昆明市的污水汇集池;是昆明市的工农业用水源,又是 工农业废水容纳池;人们随意饮用滇池之水,人们又满不在乎地污染滇池之水;人们惊诧和 责怪滇池的水质愈来愈坏,人们仍然往滇池不断排放各种污泥浊水;人们还不得不继续依赖 和饮用滇池的水……这是一种病态的利用关系,一个走不出的怪圈,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 斩不断,理还乱。 目光稍微放远点,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滇池周围的生态环境在遭受到严重的毁坏。按照明 代布衣郭文之诗《赋得滇池夜月》有句云:“长天无云山四青”,他说的是四面青山怀抱,青 山连绿水,绿水润青山,山水融一体的美好自然风光。直至 20 世纪 50 年代,滇池流域森林 繁茂,滇池及其水系河流清澈见底,野生动植物和水生植物繁殖生长良好,城市发展规模尚 未对水资源生态环境构成太大压力,局部小规模的污染破坏,能够通过自身的净化能力予以 调节、消除。然而当历史进入 1958 年后,我国经济几起几落,政治运动频繁交替,经历了 “大跃进”、大炼钢铁和文革浩劫,毁林炼钢、毁林开荒,挖山取土,开山炸石,使周围无 数山林遭殃,环滇池的山林遭到破坏性砍伐,许多山岭,被剃光头。失去林木保护的大山, 涵蓄水源的功能降低,来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却越来越加剧,每年流入滇池的泥沙增多,水 质混浊,湖盆淤积,湖容减少,致使滇池的蓄水量下降了 2.1 亿立方米,制约了流域水资源 的开发利用。尤其是 70 年代初的“围海造田”,使滇池面积由 320 平方公里缩小为 300 平方 公里,草海变小,湖滨带减少,使滇池水的自净能力大为减弱,水资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 自我平衡功能大为降低,滇池水体呈现轻度污染。 80 年代,昆明市经济建设和市政建设迅猛发展,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