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馆藏文物“开平银信”的保护和利用.doc
PAGE
PAGE 4
浅谈馆藏文物“开平银信”的保护和利用
摘要:“银信”亦称“信银”,是江门五邑等地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寄给家人的汇款(银)和家信(信)的俗称,也是“外洋书信银两”的简称。在广东潮汕、梅州和福建侨乡,华侨汇款与家书多被称为“侨批”,银信和侨批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关键词:银信;馆藏;保护
一、历史文化
侨批是清代以来在广东、福建、海南、广西沿海侨乡出现的一种乡村文书,它是由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家乡亲人的侨汇凭证和书信的结合体,所以乡村民众又俗称其为“银信”。而当时开平的华侨与家乡亲人交流唯一的扭带就是银信。
开平华侨爱家、爱乡,同样赤忱爱国。从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华侨们都倾注了他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平不但出过司徒美堂、邓荫南等著名侨领,也有众多普通华侨,同样爱国爱乡,比如,抗美援朝时期,华侨方元亮是一位热血青年,他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帝主义的痛恨,说道:“我们应该要以实际行动去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现在中国已有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各地学生也纷纷起来参军。本学为着要响应这号召,实行不收听美国之音,不买美国货。”
根据现有的档案遗存,侨批最迟出现于十九世纪初期(清朝道光年间),直到1979年侨批业务归口中国银行管理,历时150多年。现在,《侨批档案》正式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13年6月),成为我国第8项世界文化遗产,这是继开平碉楼与村落之后,开平市产生的又一世界的文化遗产。
二、银信的保护措施
(一)环境因素
在所有文物材质中,馆藏纸质较“短命”,“一件纸质文本放置几十年,上百年可能就不存在了”,因为纤维性结构的纸质文本容易变黄、变脆,最终自然分解;另外,纸质文本容易发霉,遭虫蛀,特别是受南方潮湿天气影响,保护难上加难。为此,纸质文物的保管有五忌,忌污染、忌生霉、忌虫蛀、忌光照、忌潮湿,保护难度很大,收藏不当,会损坏藏品的品相。所以,“库房必须保持恒温恒湿、除虫防霉的环境,使库房环境基本满足纸质文物保存。”然而,其他县级博物馆的条件则相对差一点。
纸质历经百年已发黄变脆,可将此类珍贵文物时应装入上等材料的函套、画匣中,盖面可用透明材料方便展示。在拿取纸质文物时,须带手套,观赏讲解时与纸质文物保持1.5米左右的距离,以免讲话时唾液飞溅到文物上。秋高气爽的季节,可以将纸质文物取出掸尘、晾放,让吸收的水分挥发。现代家具材料中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甲醛不但对人体有毒,而且还会损害纸质文物,因此现代橱柜不适宜存放珍贵纸质文物。南方梅雨季节空气中湿度大,气温高,是虫霉高发时节,此时要使用专用干燥剂和防虫防霉剂,防潮及抑制虫霉的生长。
(二)缺乏文保专业人才
文物保护工作专业性高,需要具备文保专业技术的人才,文保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是目前全国文博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馆藏纸质文物的保护的情况更加迫切。文物保护人员组成方面存在文保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正是由于缺乏专业人士、专业部门的有效指导等原因,致使有些定保文物缺乏必要的维护,因为纸质文物时间较长已发霉,或已被虫蛀,需要恒温和恒湿等等,不能有充足的专业人员来及时处理,修复、鉴定、保养等,致使文物消失现象出现。所以,有的文博管专业的人员是比较缺乏的。
三、银信文化的传播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生动地展示华侨纸质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一方面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突破开平银信文物的表现力、观赏性等局限性的要求。在博物馆的侨史展中,可根据银信中的内容配以仿真的情景,让凝固了历史瞬间的文物重“活”起来,让人们在参观的时候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从而更深切地感受到华侨华人艰难而辉煌的生存、创业史以及华侨华人独特、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让展览更具人性化。
一封封银信,浸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和亲人的一片深情,昭示着他们对家乡、骨肉的责任感。银信反映出海外侨胞“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笃诚守信”的精神。
四、结语
开平银信凝聚着海内外华人华侨的“集体记忆”,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元素之一,开平银信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华侨历史的真实记录,体现出华侨先辈自强不息,穷则思变的精神,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对中华“根”文化的坚守精神。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重视教育的传统文化等。中国有句古话“家书抵万金”,在今天电子化、信息化通讯便捷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亲笔书家信了,家书已成了历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