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2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 ;预备热处理; 4.2 钢铁材料热处理原理 (“两个过程”—“五大转变”);加热和冷却对临界转变温度的影响;2.共析碳钢奥氏体化过程;2.共析碳钢奥氏体化过程;3. 亚、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4. 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1)奥氏体晶粒度;#晶粒度及晶粒度对照表;(2)区分三种奥氏体晶粒度
(1)A起始晶粒度;
刚完成A化的晶粒大小
一般较细小,但不稳定,随加热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延长而长大
(2)A实际晶粒度;
具体加热条件下得到的A实际晶粒大小。
在加热、保温时决定,冷却过程并不改变A晶粒尺寸;图4.5 本质细晶粒和本质粗晶粒示意图;(3)奥氏体晶粒度的控制
①合理选择加热条件;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加热速度的选择
②化学成分的控制;45钢经840加热,于不同冷却速度冷却后的性能(表4.1);4.2.2 奥氏体在冷却时的转变 ;如何判定不同冷却条件下所获得的组织?;奥氏体(A)冷却转变;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表示A’等温冷却转变的过程中,温度(Time)、时间(Temperature)和转变量(Transformation)三者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又称C曲线、S曲线或TTT曲线(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diagram) 。;2. 过冷A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曲线的建立;;C曲线的物理意义——特征线及各区域组织含义;主要因素有奥氏体成分和奥氏体化的条件
① 含碳量的影响
在正常加热条件下,
亚共析钢C%↑,C曲线右移
过共析钢C%↑,C曲线左移
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最稳定,C曲线的位置最靠右。
与共析钢相比,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C曲线的上部各多一条先共析相的析出线。
Ms与Mf 点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 ;图4.10 Me对C曲线的影响;3.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 珠光体(P)转变 (A1~550℃,高温转变或扩散型相变);3.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 珠光体(P)转变 (A1~550℃,高温转变或扩散型相变);②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与性能
片状珠光体的显微组织图;②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与性能
片状珠光体的性能;②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与性能;贝氏体转变区: 550℃~Ms
贝氏体是渗碳体分布在碳过饱和的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
;3.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2) 贝氏体(B)转变 (中温转变);3.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2) 贝氏体(B)转变 (中温转变);3.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3) 马氏体(M)转变 (低温转变);
(a)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M—碳在 ?-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C原子择优分布在?-Fe 晶格c轴方向间隙内
;(b)马氏体的形态
马氏体的形态分板条和针状两类。
(i) 板条马氏体 (C%≤0.2%,低碳M)
光镜下,板条马氏体为一束束的细板条组织。;光镜下
立体形态为双凸透镜形,
显微组织为针状。
M针之间互成一定角度
(60°或120°)。;先形成的马氏体片横贯整个奥氏体晶粒,但不能穿过晶界和孪晶界。后形成的马氏体片不能穿过先形成的马氏体片,所以越是后形成的马氏体片越细小。
原始奥氏体晶粒细小,转变后的马氏体片也细小。
当最大马氏体片细到光镜下无法分辨时,该马氏体称隐晶马氏体
;C%小于0.2%时,
组织几乎全部是板条马氏体。
C%大于1.0%C时,
组织几乎全部是针状马氏体。
C%在0.2~1.0%之间,
为板条与针状的混合组织。;(c)马氏体的性能
高硬度和高强度是M的主要特点。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
含碳量增加,其硬度增加。
当含碳量大于0.6%时,
其硬度趋于平缓。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硬度的影响不大。
但可提高强度。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
其亚结构形式。(TEM图)
针状马氏体(孪晶)脆性大,塑韧性差。
板条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较好。
;针状马氏体;复合强化
(1)固溶强化 C原子过饱和固溶于α-Fe中引起的剧烈晶格畸变,而形成的固溶强化。
(2)沉淀硬化 M中过饱和C原子沿晶体缺陷和内表面偏聚或沉淀析出而产生的沉淀硬化。
(3)形变强化 M转变过程中有无扩散切变和容积变化产生的滑移变形,使位错密度ρ急剧增加,具有明显的形变强化效果。
(4)细晶强化 M转变时,在原一A晶粒内形成几个不同位向板条M束和细板条或互成一定角度的M针,它们之间分别以大角度和小角度晶界方式产生的晶界强化。
因此,M强化是多种强化效果的综合,是钢铁材料最经济而又最重要的一种强化途径。 ;马氏体转变也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