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天蓝釉碗与明五彩罐的认定 上.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天蓝釉碗与明五彩罐的认定 上.doc

PAGE  PAGE 9 清天蓝釉碗与明五彩罐的认定 (上) 图1 叶文程教授(中)、厦门市博物馆陈娟英副馆长(右)、笔者(左)在观赏笔者于厦门白鹭洲古玩市场古董店购得的一件康熙青花釉里红花鸟纹大碗。(摄于现场)   元宵节刚过,应《石狮日报》之邀,前往参 ... 图1 叶文程教授(中)、厦门市博物馆陈娟英副馆长(右)、笔者(左)在观赏笔者于厦门白鹭洲古玩市场古董店购得的一件康熙青花釉里红花鸟纹大碗。(摄于现场) 元宵节刚过,应《石狮日报》之邀,前往参加福建省外销瓷闽南古窑址2004探访之旅暨《石狮日报·收藏快报》通联笔会。会议期间,在厦门大学教授、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先生及福建博物院副院长陈龙、研究员王振镛、厦门市博物馆馆长曾莹、副馆长陈娟英、平和博物馆馆长朱高健等专家的带领下,考察了漳州、平??、厦门等地古窑遗址,参观了博物馆,拜访了民间收藏家。临别前一天,还于厦门白鹭洲古玩城寻觅到难得一见的康熙青花釉里红花鸟纹大碗(图1)和雍正天蓝釉卧足碗各一件,使闽南之行锦上添花,格外圆满。好事接踵而来,就在福州返沪的途中,火车还有20分钟行程就要到达目的地时,手机响了,是一位外地玩古董的熟人带来几件清代瓷器,正在上海一家旅馆里等着我,于是,从中又意外地得到了一件不被当真的明代五彩人物罐。三天时间里,获得三件美瓷,这不能不说是缘分。康熙青花釉里红花鸟纹大碗非常开门、人见人爱,当时就留在了闽南,由潜心办报又热衷古文化研究的一位新闻界朋友收藏。这里,笔者谨把天蓝釉卧足碗与明嘉靖五彩人物罐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HYPERLINK /uploadfile/sckb/uploadfile/200811/20081125051312789.jpg \t _blank  图2 清 雍正天蓝釉卧足碗 笔者藏 雍正天蓝釉卧足碗   天蓝釉是一种浅蓝色的高温颜色釉,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因其釉色浅蓝幽淡,莹洁清雅,像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釉以康熙、雍正两朝制品最佳,多为官窑小件器。2003年北京翰海春拍有一件清康熙天蓝釉菊瓣纹尊(图2),高17.6厘米,做工精致,底部虽为旋坯、无款,成交价竟达175万元,可见天蓝釉瓷身价非同一般。  HYPERLINK /uploadfile/sckb/uploadfile/200811/20081125051507965.jpg \t _blank  HYPERLINK /uploadfile/sckb/uploadfile/200811/20081125051553504.jpg \t _blank  图3 清 乾隆天蓝釉白花盘及盘底 笔者藏   康雍乾三朝天蓝釉的区别为:康熙朝色调浅淡,釉面匀净滋润,有“雨过天青”之雅称;雍正时期烧造技术更为成熟,天蓝釉的发色有深、浅两种色阶,犹如蓝天有远近之别一般,釉面具莹润如玉的质感;乾隆瓷釉汁不及前两朝匀净,釉面过分光亮而略显不润,积釉处微泛极淡的黄绿色,特别是民窑(图3),施釉多见厚薄不均,并呈深浅之色差,尤其在边口与折角处露白明显。 图4 清 雍正天蓝釉卧足碗底部 笔者藏   此卧足碗(图4),线条优美,造型典雅;胎质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修足细致,足内的涩圈整齐、窄细。   作为瓷器足部形式之一的“卧足”,明代中期至晚期,已就在青花小碟(弘治、正德与天启)、白釉碗(正德与万历)及青花浅口碗(万历、天启)等圆器上惯见。卧足制式,有于底部中心直挖成类似玉璧形底的凹脐和底部浅挖成拱形的弧底两种。但此足式,却与康熙时期“二层台圈足”的制法相同,不同的是康熙“二层台圈足”,系于圈足外墙处旋削一圈釉面,露出胎骨,使釉不能抵达足端。而此碗裹足满釉,反其道于内墙处旋削一圈露胎,其目的显然为烧造时还可多个支垫面,当属“二层台圈足”形制的翻版。再从涩圈被旋削得非常利索、匀称、规整,及其所反映出的高超技艺来看,作品非康雍两朝器物莫属。 图5 图6 细观釉面还可发现,该碗呈色稳定,天蓝釉的色调较康熙釉色略深,通体釉汁纯净莹润,同雍正天蓝釉瓷的釉面特征相符。确认其为雍正瓷还有一个充分的依据在于,其二层台圈足的涩圈平面与凹脐有釉的内墙相交部位显露出一圈整齐的细锯齿痕(图5)。锯齿痕现象,陶瓷界认为是乾隆瓷才有的特征。那么,笔者缘何把此物定成为雍正瓷呢?理由是该碗的釉汁略带乳浊相,釉面温润平滑,玉质感强,有别于乾隆瓷。而乾隆天蓝釉的泽光通常略强,釉质较透彻,釉面更为晶莹。而且,卧足这一形制的本身,说明其时代接近康熙,可往康熙朝靠,不应往后推,故定其为雍正作品。其次,乾隆天蓝釉,时有上釉不匀现象,雍正不仅釉色含蓄,且通体一色、宛如碧玉,这亦是断代的依据之一。再则,乾隆朝锯齿痕的特征,通常表现得较为醒目,痕迹粗显(图6),即使官窑器上的“锯齿痕”,规矩归规矩,齿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