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病学总论ppt选编
封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
邵振团
2016年7月
;学习内容;学习目的;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二、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1.隐性感染
2.病原携带状态
3.潜伏性感染
4.显性感染
5.清除病原体;(一)隐性感染
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二)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
根据发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分为:
①潜伏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②恢复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
③急性携带者 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内
慢性携带?? 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
携带者的共同的特点是: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
;(三)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潜伏性感染并不是在每个传染病中都存在,常见的有 :疟原虫(疟疾)、结核杆菌(结核)。
;(四)显性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
①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
②有些传染病(如菌痢杆菌)感染后免疫不巩固,容易再感染发病。
③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HBV。
;
(五)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体液的溶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作用);也可以被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免疫(被动免疫或主动免疫)所清除。
;感染过程中的五种表现;;机体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图;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经空气传播的流行特征;经水传播;1. 有接触疫水历史
2. 有季节性和地区性
3. 处理疫水或加强防护可控制发生
;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易感人群;1、病原体 :不同的病有不同的病原体。
2、传染性: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并致群体传播。
3、流行病学特征:在人群中连续传播,表现为流行、大流行、暴发、散发;季节性和地方性。
4、感染后免疫:发病后可产生特异免疫,不再患该病。;二、临床特点;(二)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1.发热与热型 发热的规律即热型,主要有:
稽留热——体温40℃左右,日差1℃以内;如伤寒。;驰张热——日温差大于2℃,最低体温不正常;
很多传染病可以以此热型出现(重症TB)。;间歇热——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如疟疾。
;波浪热——逐渐升到高温后渐退,正常,低热数日后
又重新升高……。如布氏菌病。;回归热——高热骤起,持续数日后骤退,间歇无
热数日;重复高热,再退,如此反复。如回归热。;不规则热-----体温曲线无一定的规律性(流感);斑
疹;丘疹;疱
疹;荨麻疹;皮疹出现的时间;麻疹始自耳后、发缘,继而面部,再躯干四肢
猩红热从颈部、上胸部开始,蔓延至全身
水痘由躯干开始可以波及到发际、口腔黏膜
天花的疹子多分布于面部和四肢
伤寒则在胸、腹部出现,且数量稀疏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风疹、幼儿急疹主要分布在躯干
;
(三)临床类型—临床特点
按疾病的性质分:急性、亚急性、慢性
按临床表现分:非典型、轻型、典型(普通型)、重型、暴发型。
;;诊断三大要点一:流行病学资料;诊断三大要点二:临床资料;诊断三大要点三: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尿内有蛋白、白细胞、红细胞。
便常规: 菌痢、肠阿米巴病,呈粘脓血便和果浆样便;细菌性肠道感染多呈水样便或血水样便或混有脓及粘液。病毒性肠道感染多为水样便或混有粘液。
;原则:治疗患者 控制传染源
方法:
▲一般及支持疗法:隔离、护理、心理治疗
▲病原治疗:清除病原体,根治和控制传染源
如吡喹酮—血吸虫病、囊虫病
氯 喹—疟疾
灭滴灵—阿米巴病
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侠客风云传养成模式触发剧情一览.pdf VIP
- YST 582-2013 电池级碳酸锂.pdf
- 淘股吧高手语录.docx VIP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GB-T6284-1986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重量法.pdf
- MSC: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和投资白皮书.pdf VIP
- 24J306 窗井、设备吊装口、排水沟、集水坑图集.docx VIP
- 2014年深圳市坪山新区主要病媒生物监测及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pdf VIP
- T∕CBDA 69-2023 建筑装饰装修碳排放计算标准.pdf
- 国际私法(暨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 章节测验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