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九《二百日维新》论述.ppt

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九《二百日维新》论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 百日维新;林则徐;;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外部: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到1899年,英国先后夺取了四川全省和山西盂县、平定、泽州、潞安以及河南怀庆附近地区的矿产开采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开采权;俄国除了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德国先后取得了山东胶济 铁路两旁和沂水、沂州、诸城、潍县、烟台等地矿产的开采权。 ——选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行业名称;(2)政治: 方式:直接割地转变为强占租借地和 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 大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 重危机; 激起了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反抗,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维新变法运动。;(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材料一 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为120晚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额.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治罪,他的机器磨房也因此被迫关闭.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根本原因: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②“实业救国”的倡导、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4、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作用以及康、 梁维新思想形成和传播;(思想理论基础) (1)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向西方学习”新思潮影响;洋务运动弊 端使人们寻求新出路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办学堂讲学:万木草堂;材料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为 根据上则材料回答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②特点: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 ③评价: 利:减少改革阻力,有利于宣传维新思想;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D.创办报刊:《中外纪闻》 E.组织学会: 成立强学会(1895 ;北京、上海;政治团体);(3)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维新思想;主要先驱者;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4)康、梁等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 A.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 B.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 C.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减少改革阻力; 总之,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 1.兴起——宣传维新变法; 2.发展——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标志:1895、公车上书) 3.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直接原因: 德国强占胶州湾,俄、法、英不甘落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康有为:保国会;《应诏统筹全局折》 (2)开始标志: 仿照俄国日本改革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3)百日维新的特点: A、是变法高潮; B、内容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政的可能; D、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不彻底 ;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顽固派;(1) 围绕人事任免权的斗争; 2.失败标志: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取消新政——囚禁光绪帝——屠杀“戊戌六君子”);; 2.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 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主观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没有实权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