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曾伯军旅背景下的中秋词创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曾伯军旅背景下的中秋词创作.doc

PAGE  PAGE 7 论李曾伯军旅背景下的中秋词创作   摘 要:南宋末期词人李曾伯一生游历很广,游宦几遍天下,词作也很丰富。南宋后期,蒙古军队多次南侵,作为将帅的李曾伯转战各地,其中秋词大都在此背景下创作。他在继承苏轼、辛弃疾等人中秋词特色的基础上多有创新,是词人戎马数十载的心路印证。   关键词:李曾伯;中秋词;特点   李曾伯(1198―1268),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出身世宦之家,乃丞相李邦彦四世孙。宋室南渡后寓居嘉兴,曾官濠州通判、淮东、淮西制置使,素知兵。著有《可斋类稿》五十四卷。《四库总目》说他“能以事功显,由著作郎两分漕节,七开大阃,通知兵事,所至皆有实绩。后官至观文殿学士,为南渡以后名臣。……其人其文,并为当时所重”。   一、李曾伯中秋词的内容   李曾伯存词202首,题材以祝寿词和送别词为主,其中中秋词17首,约占其词作总数的十分之一,数量可观。他一生仕宦几遍天下,常年在两淮、广西、四川、京湖等地任职,远离乡土,抵御外寇,故其中秋词中绝少有对亲人欢聚的刻画,而代以更多的诗酒唱和、望月怀远及壮志不酬的描写。另外其六十岁自寿之作《贺新郎》有句曰“西风又近中秋候”,据此可知其生日当略前于中秋。因此可斋词对于“中秋”和“月”有无限的眷恋和深情,其词中数首“玩月”、“赏月”、“叹月”之作,都感情沉挚。   李曾伯中秋词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既有初入仕途时的意气风华、积极乐观,如“便好乘风,为持玉斧,修取山河如一”(《喜迁莺》),也有垂老之年的失路悲叹、孤寂落寞,如“似讶经年间阔,类笑衰翁潦倒,岁岁客他州”(《水调歌头》);既有对宦海浮沉的解嘲,如“堪叹平生辙迹。算纷纷、为谁驱役。兔蟾应笑,蝇蜗累我,中年虚历”(《水龙吟》),亦有对山河破碎的悲痛,如“桂影飘摇,桐阴立尽,多少征人霜满头。……斗杓矗处中州。还有解闻鸡起舞不”(《沁园春》);既有对儒家积极用世态度的继承,如“风露下,明作哲,圣之清。纷纷浮世代谢,燕客与鸿宾”(《水调歌头》),也有对释家思想的发挥,如“而今老去,何忧何乐,不空不色”(《水龙吟》)。   二、军旅生涯背景下的中秋词创作   李曾伯一生转战各地指挥作战,积极抵抗蒙古军队的入侵;他在任上多次修复城池,如泰州、寿春、泗州、郢州、襄阳等,并领导了南宋后期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襄阳之捷,后又两次任职地远荒僻的广西,其中秋词多是在这些政治军事活动的环境和背景下创作的。   端平二年(1235)秋,时年三十八岁的李曾伯护军过颍、寿,度淮点军,以抗击蒙军进攻,《喜迁莺?乙未中秋同诸北客玩月于颍州之南楼》作于是年。因当时李曾伯正当而立之年,初入仕途,意欲有所为,所以这首《喜迁莺》的基调十分积极乐观,也是可斋中秋词中所仅有的。之后随着涉世日深,转战四方,艰难抗敌及数受弹劾,使得其词的基调日见深沉。淳?v二年(1242)春,蒙古乃马真皇后始称制,继续进攻两淮地区,两淮战事紧张。直至淳?v六年(1246),宋军与蒙军数次交战,互有伤亡胜败,但最终蒙军攻陷寿春的计划以失败而告终。淳?v二年至四年,上命李曾伯担任两淮制置使。《水调歌头?甲辰中秋和傅山父韵》、《水调歌头?幕府有和,再用韵》、《水调歌头?再和》三首词作作于淳?v四年中秋,李曾伯时年四十七岁。   淳?v六年丙午(1246),闰四月三日,李曾伯以台谏论,落职奉祠,寻罢祠禄。淳?v七年丁未(1247),中秋居家,有中秋词《水龙吟?丁未约诸叔父玩月,期而不至,时适台论》、《水龙吟?和韵》、《水龙吟?和韵》。自淳?v九年(1249)至宝?v二年(1254),李曾伯继任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京湖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职。此期有《水调歌头?辛亥中秋和陈次贾,用坡仙韵》、《临江仙?甲寅中秋和刘舍人赏月》、《水龙吟?甲寅中秋》、《水调歌头?再赋》、《沁园春?中秋约僚佐观击圆,登怀远,用前韵》。宝?v三年(1255),时年五十八岁的李曾伯进司重庆,中秋作《一剪梅?乙卯中秋》。宝?v五年(1257)正月,时年六十岁的李曾伯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十一月兼节制广南,十二月任湖南安抚使兼广南制置使,移司静江府。《水调歌头?长沙中秋约客赏月》、《水调歌头?自和》、《水调歌头?幕府诸公有和,再用韵谢之》三首作于是年中秋。   三、李曾伯中秋词与苏、辛中秋词之比较   中秋词的创作,自北宋渐趋兴盛。其中苏轼和辛弃疾的中秋词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有苏轼《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的论断。李曾伯亦受到他们的影响,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   (一)李曾伯中秋词与苏轼中秋词比较   苏轼存有四首中秋词,其中《念奴娇》词作于词人贬官黄州其间,时年47岁。处于逆境而善于自我解脱,“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