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岁,这个美国混血女孩跑来中国打造最美草原民宿!
兆龙移民
22岁,这个美国混血女孩跑来中国打造最美草原民宿!
22岁,这个美国混血女孩跑来中国寻根,让藏族牦牛绒征服LV、爱马仕,还打造了全球Top43的最美草原民宿!
NO.1
“大学是我们一生中最好的时光。
从此以后就是江河日下,
找工作,还房贷,担责任,生病吃药。”
12年前,大学毕业的Party上,
一个自以为参透了人生的同学,
这样对德清说。
22岁的德清一下子被搞郁闷了:
我才不要!
我人生中最好的时光还没到来呢!
这个女孩,就是德清·雅诗。
父亲是藏族人,
母亲是美国和希腊混血,
从小在纽约长大,
德清天生有一颗冒险的心。
2004年,大学毕业后,
22岁的德清,
独自一人从纽约跑到青藏高原,
到海拔3200米的藏区寻根。
之后的13年,
德清的人生不断解锁新的奇迹:
她嫁给当地的藏民,
生下两个可爱的混血女儿;
把高原的牦牛绒织成围巾,
一举登上巴黎最顶级的秀场;
用毡房开了家草原民宿,
被评为全球最美的43家酒店之一!
世界屋脊上的甘南藏区
这片不为人知的秘境
也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它的美丽和文化
NO.2
说起来,德清和中国甘南结缘
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
这位不一般的母亲
她是一位人类学家、宗教学家、设计师和摄影师
嫁给了德清的父亲——一位藏族作家为妻
和大多数希望女儿拥有安稳工作的母亲不同
德清母亲的人生哲学是: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
找到有意思的事情来做。
她教育孩子:
你们要试图有所作为,
而不是按部就班为了赚钱而生计。
德清的母亲精通纺织
而且钟爱藏族文化
她对织品有长达几十年的兴趣
德清学的是电影学和东亚社会研究双学位
毕业后,母亲鼓励她去青藏高原寻根
有可能的话
帮她寻找一种直径20微米左右的牦牛绒
看看能不能做出点什么……
NO.3
带着一部相机
德清来到了甘肃甘南一个叫仁多玛的村落
这里天空高远,静谧辽阔
春天一到,油菜花田开满山坡
简直是又一款Windows经典桌面的存在!
令德清震撼的
除了这里的美丽,还有它的贫穷
2004年的仁多玛
没有网络,路况糟糕
虽然通了电,但插座并没有普及
村民们依然保存着原始的游牧生活方式
和所有贫穷的地方一样
年轻人不愿一生都在苦寒的高原放牧
于是开始离开草原去往城市
留下来的大多是妇孺和老人
牦牛和羊群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
但牛羊时刻面临着狼群、雪灾、传染病的危险
最重要的是
一旦年轻人开始外流
就意味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逐步消亡……
德清找到了母亲说的那种牦牛绒
那是牦牛身上用来御寒的一层绒毛
长在头颈附近
也是牦牛全身最纤细的绒毛
直径不到20微米,长度只有3.4~4.5厘米
名字叫做Khullu(库)
库的产量稀少、且采集麻烦
不能用剪刀剪
只能在春天自然脱落的时候用手一点点去扒
2岁大小牦牛的“库”是最好的
每头小牛每年只能产出100g左右的库
收集100g牦牛绒
清洗后的利用率只有25%
织一条披肩需要30头小牦牛的绒毛
但是织出的成品不仅柔软、保暖、耐用
还有着大地的色泽
暮色一般的橘、雨过天空的青
寺院墙壁一样的赭……
NO.4
德清忽然想到:
这些珍贵的牦牛绒或许让牧民的生活好一些!
她决定成立一个手工作坊
生产牦牛绒围巾、披肩、毛毯
德清把这个想法说给牧民听,
大家全都不相信这个外来的人:
失败了怎么办?
你撂挑子跑回美国了怎么办?
好不容易
德清说服了她的第一批员工——
一对愿意冒险的年轻夫妇
桑吉和周毛吉
桑吉和毛吉一共有3个孩子,每天早晨,毛吉三四点就要起床,捡拾牛粪,挤奶,做酥油或者奶酪什么的.......她说牧民妇女都是这样生活的。
德清花了整整一年时间
把他们从不识字的牧民
培养成了会编织、会英文、会用电脑的员工
如今桑吉已是生产部的经理
去过N多个国家
毛吉则成了生产部资历最长的“元老”
技艺最精湛的师傅
偶尔客串一下模特,也是惊艳到不行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二年又有了16个大胆的本地人加入
如今,德清的牦牛绒工坊已经有124人
其中116人是仁多玛的村民
她为工坊取名叫:诺乐
汉语的意思是:财神
进入诺乐工坊
你会发现时光变得无比古老静谧
穿着藏族服饰的女工们
坐在尼泊尔的木制纱轮后纺纱
和现代化流水线的快节奏不同
这里的一切都是慢悠悠的
培养一个成熟的工人
需要整整6个月时间
制作一条牦牛绒围巾
则需要经过繁琐精细的7道工序:
纺线、两线合一、穿经线、纺织
检验、熨烫、修剪……
人的手不是机器
要保持长期的一致性非常难
机器上垂直的线超过4000根
都是手工一根一根穿上去的!
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