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新闻传播活动与公民、法人的人格权.ppt

第5章 新闻传播活动与公民、法人的人格权.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 新闻传播活动与公民、法人的人格权

第五章 新闻传播活动与公民、法人的人格权 ;第一节 新闻侵权行为和新闻侵权法 ;一、我国新闻侵权法的渊源 (一)宪法 关于保护人格权,《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二)基本法律、法律 民法 刑法 行政法 其他法律中的有关规定 ;(三)行政法规 保护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规范:《出版管理条例》。 保护人格权 :《出版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 。;(四)地方性法规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其他有立法权的行政区域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五)规章 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即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以及其他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章 ; 二、新闻侵权行为的构成 (一)作品已经发表 在法理和司法实践上都把侵权作品已经发表(刊登或播放)作为大众传播侵权行为的损害事实的依据。言论性的侵权行为必须有受害人之外的至少第三人知悉。 ;(二)作品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质 按我国法律,被明文禁止的行为主要有诽谤、侮辱,以及宣扬隐私。 诽谤是最常见的侵权方式。 ;(三)具有特定指向 大致的几种情况: 1以真实姓名(名称)描写真人真事真单位的文学作品 。 2虽然没有写明真实姓名,但是“事实”是写特定人的。 3采用真实姓名(名称)、地点而虚构的小说等文学作品。 4虽然没有采用特定人的真实姓名,但是有足够多的情节同特定人真实情况相同,使人们足以将作品中人物等同于特定人 。 5影射。 ;(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之分。 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与名誉权 ;一、侵害名誉权的对象 自然人 法人 非法人组织 死者 ;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 我国把侵害名誉权行为分为诽谤和侮辱两种方式。 司法实践中的三个层次: (1)主观上出于过失的诽谤行为,通称为侵害名誉权行为; (2)主观上出于故意的侮辱和诽谤行为,情节一般的,承担民事责任; (3)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且情节严重的侮辱和诽谤行为,构成侮辱罪和诽谤罪,承担刑事责任。 ;(一)诽谤 诽谤行为的特点: 第一,陈述虚假事实。 第二,有关的虚假事项涉及特定人的社会评价。 第三,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 ;(二)侮辱 侮辱是从语义上说,就是使人蒙受耻辱。侮辱的方式包括暴力方式、口头方式和书面方式。 新闻媒介发生的侮辱是书面方式的侮辱行为,按国际惯例,广播、电视的内容都算做书面。 ;三、侵害名誉权的排除 真实 公正评论 特许权 ; 四、新闻传播活动中侵害名誉权的犯罪 新闻传播活动中发生的侵害名誉权行为,如果其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严重性就可能构成犯罪,这就是侮辱罪和诽谤罪。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没有法人或单位犯罪的规定。 ;第三节 新闻传播与隐私权 ;二、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有三种情况: 1 对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家庭、住宅等最基本的隐私事项予以保护。 2 对单项属于隐私的事项以专门立法予以保护。 3明文规定禁止擅自公布和宣扬他人隐私。 ;三、侵害隐私权的方式 (一)公布、宣扬隐私 1报道与“性”有关的话题而对当事人不作讳避。 2报道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其他不良行为时任意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肖像和其他足以辨认的资料。 3披露他人婚姻、恋爱、家庭情况。恋爱、婚姻、家庭,是公认的私生活领域,婚姻、家庭受法律保护,应当含有保护这个领域不受公示、不受干预的意思。 4披露信件、电话等通信的内容。 5披露其他各种个人资料。 ;(二)侵入私生活区域 具体行为 1侵入住宅。 2窃听电话和偷拆偷看他人的信件。 3侵入公共场所的私人场合。 4侵入互联网私生活区域。 5骚扰。 ;四、侵害隐私权的排除 公共利益 当事人同意 使之不可辨认 ;第四节 新闻传播与肖像权 ; 肖像权是公民对于自己肖像享有的专有权。 制作权 使用权;二、新闻媒介使用肖像分析 (一)广告使用 新闻媒介以营利目的使用他人肖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广告中使用。 新闻媒介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主要是广告发布者,有时还同时是广告制作者。 ;(二)新闻报道使用 新闻报道对肖像的合理使用的理由 : 1公共利益需要。 2肖像人默示同意。 3肖像的淡化。 ;(三)其他使用 1插图。 2封面。 3非公共事务报道。 ;三、肖像权和其他权利的竞合 肖像权和著作权 肖像权和名誉权 肖像权和人格尊严 肖像权和隐私权 ;第五节 新闻侵权的责任和救济 ;二、新闻侵权行为承担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