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教学要求:
1、掌握萜的定义和分类方法、萜类化合物的生源异戊二烯定则 。
2、掌握单萜、环烯醚萜、倍半萜、二萜的主要结构特点及重要代表物。;3、了解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提取与
分离方法;结构鉴定方法。
4、掌握挥发油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
5、熟悉挥发油的检识,尤其色谱检识方法(GC、GC-MS方法)。 ;第一节 概 述;;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紫杉醇;分类及存在形式;萜类的生物合成途径;;有许多萜类化合物的碳架结构无法用异戊二烯的基本单元来划分;
当时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也很难找到异戊二烯的存在。;2.生源异戊二烯法则( biogenetic isoprene rule);IPP和DMAPP称“活性异戊二烯”,是萜类成分在生物体形成的真正前体,在生物合成中起着烷基化??作用。
IPP和DMAPP两者均可转化为半萜,并在酶的作用下,头—尾相接缩合为焦磷酸香叶酯(GPP),衍生为单萜类化合物,或继续与IPP分子缩合衍生为其它萜类物质。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几种不符合异戊二烯法则的情况;;萜类化合物的分布;;某些菌类和苔藓类植物可合成一些萜类。
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3)驱蛔虫和杀虫活性:如驱蛔素,川楝素、土木香内酯等。
(4)抗疟活性;如青蒿素、鹰爪甲素
(5)神经系统作用:如治疗神经分裂症的 马桑内酯类化合物。;(6)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如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
(7)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免疫功能:如芍药苷。
; 二、单 萜
(monoterpenoids)
;1.无环单萜(acyclic monoterpenoid)
常见的三种类型
月桂烷型 薰衣草烷型 艾蒿烷型 ;;顺反异构体,存在于柠檬草油、橘子油中,具柠檬香气,用于配制柠檬香精的重要原料。;2.单环单萜;薄荷中含有薄荷醇。;
;;α-紫罗兰酮 β-紫罗兰酮 ; 紫罗兰酮,工业上由柠檬醛与丙酮缩合制备,缩合产物环合后得到α-紫罗蓝酮及β-紫罗蓝酮的混合物。
α-紫罗蓝酮具有馥郁的香气,用于配制高级香料,β-紫罗蓝酮可作为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
;; 斑蝥素, 存在于斑蝥, 芫青干燥虫体中,可作为皮肤发赤、发泡或生毛剂。用斑蝥素制备成的N-羟基斑蝥胺用于肝癌,有一定疗效。 ;卓酚酮类 (troponoides) ; 2.分子中的酚羟基易于甲基化,但不易酰化。
;3.分子中的羰基类似于羧酸中羰基的性质,但不能和一般羰基试剂反应。
红外光谱:羰基(1600~1650 cm-1 )
羟基(3100~3200 cm-1 );4.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结晶体,
并显示不同颜色,以资鉴别。
如铜络合物为绿色结晶,
铁络合物为赤红色结晶。 ; 3.双环单萜 ;双环萜;?-蒎烯;樟脑(camphor)习称辣薄荷酮,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易升华,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樟脑有局部刺激作用和防腐作用,可用于神经痛、炎症和跌打损伤的擦剂。;我国的天然樟脑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天然樟脑由右旋体与左旋体共存,合成品为消旋体。;樟脑的旋光异构体;冰片;; 芍药苷是从芍药根中得到的蒎烷单萜苦味苷,
有镇静、镇痛、抗炎及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生物活性。 ; 环烯醚萜类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结构分类及重要代表物;栀子苷、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是清热泻火中药山栀子的主成分。
京尼平苷显示有显著的泻下作用和利胆作用; ;
;酶解产生甲硫醇而产生鸡屎样的恶嗅。 ;2. 4-去甲环烯醚萜苷类;;梓苷 (catalposide)存在于梓实中,药理作用与梓醇相似。 ;桃叶珊瑚苷是车前草清湿热、利小便的有效成分,其苷元及其多聚体有抗菌作用。 ;龙胆苦苷是龙胆科植物龙胆、当药、獐牙菜等植物中的苦味成分。;龙胆、当药等在提取过程中加氨水碱化,龙胆苦苷与氨水反应生成龙胆碱;当药苷、当药苦苷为当药的苦味成分。;;当药苦酯苷,羟基当药苦酯苷在当药中含量较少,但其苦味比当药苦苷强100倍以上。
;环烯醚萜的理化性质 ;环烯醚萜的理化性质 ;4.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能变色。游离的苷元遇氨基酸并加热,即产生深红色至蓝色,最后生成蓝色沉淀。因此,与皮肤接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