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2.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2

《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复习资料 地质学: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物理化学变化,演化历史的学科。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由内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诸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分配规律和演化历史。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产状类型: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 水平岩层特征: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水平岩层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2、水平岩层的成层顺序为上新下老3、水平岩层厚度为该岩层顶底面的标高差4、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和岩层厚度,厚度相同,坡度越缓,露头宽度越大;坡度相同,厚度大,露头宽度越大。 露头宽度:岩层上下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坡???和坡角),岩层产状(倾向和倾角),以及该岩层的厚度。 V字形法则: ① 水平岩层的出露形态真实的反映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地质界线随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② 直立岩层的出露形态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状。 ③对于倾斜岩层: 相反相同: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反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等高线的弯曲曲率大于地质界线的弯曲曲率。 相同相反: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相同相同: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地层界线的弯曲曲率大于等高线的弯曲曲率。 倾斜岩层的主要特征 1 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受产状和地形影响,并符合V字型法则 2 倾斜岩层的地质界限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弯曲也是条带的一种) 3 正常情况下,岩层沿倾向方向逐渐变新 4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产状、地形和岩层厚度 5 倾斜岩层的厚度有三种分别是:真厚度、视厚度、铅直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真厚度。 倾斜岩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 真厚度(h):顶底面之间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H):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h=Hcosα 视厚度:在不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的顶底面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埋藏深度:地面某一点到目的层的铅直距离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岩层厚度、岩层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 产状基本一致,岩性或所含化石一致或递变。它们是在地壳相对稳定情况下缓慢下降接受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 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有地层缺失,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先平稳下降接受沉积,后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等)或差异上升(变形与隆升、剥蚀),沉积间断遭受风化剥蚀,再平稳下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先地壳平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地层后平稳上升,露出地面造成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直到该地区再度平稳下降为沉积区接受新的沉积。 不整合的判别标志:1.沉积标志:底砾岩、古风化壳、剥蚀面、重矿物、岩性、岩相突变 2.地层标志:地层、古生物突变3.构造标志:地层产状及构造特征的不同4.变质作用和岩浆岩特征。 潜山:埋藏在不整合面以下的古地貌高地,包括披覆构造和潜山核两部分 披覆构造:是指剥蚀面以上由于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在较新底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 应力状态:物体受力时,其内部通过某点的截面上应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将有规律分布,物体所受的这种力学状态称为应力状态。 应变椭球体:在变形前的连续介质中的任意划定一个圆球体,当介质发生均匀变形时圆球体变成了椭球体,这种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岩石的变形方式:拉伸、压缩、剪切,弯曲、扭转。 岩石的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 岩石的强度: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岩石破裂的两种形式:张裂和剪裂。 岩石力学性质:主要指其屈服应力和破裂强度。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1、内因:①成分,含硬度大的粒状矿物易发生脆性变形。②结构:基底式胶结,强度高;接触式胶结,强度低。③构造:具层理的,易发生塑性变形。 2、外因: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应力作用方式和作用时间、 应力状态等。 构造应力场:指地壳内某一瞬时一定范围内的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 褶皱:是岩层受力作用后呈现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完整性的地质构造。 根据褶皱的形态和组成褶皱的地层将褶皱分为背斜与向斜 背斜是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的褶皱。向斜是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的褶皱。 褶皱要素: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形态的几何要素 褶皱要素包括:1核部2翼部3 转折端4 枢纽5 轴面6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