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活性碳吸附和废水可生化教材2
实验七 活性碳吸附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
测定吸附等温线。
二、实验原理
活性炭吸附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水处理手段。由于活性炭对水中大部分污染物都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因此活性炭吸附应用于水处理时往往具有出水水质稳定,适用于多种污水的优点。活性炭吸附常用来处理某些工业污水,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也用于给水处理。
吸附是物质在相界面处,浓度自动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就是一种物质以原子或分子状态附着在另一种物质上,固体表面和液体表面一样处在力场不平衡状态下,表面具有过剩的能量,当它吸附吸附质时,这种不平衡状态得以补偿,从而降低表面自由焓。因此,固体表面可以自动地吸附能降低其表面自由焓的物质。在等温的条件下,不同量的吸附剂具有不同的吸附量,从而测定出等温吸附线,通常用弗兰德利希经验式表示。
q——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g/g或mg/mg);
X——吸附质的质量(mg);
m——吸附剂(活性炭)的量(mg);
C——溶液浓度(mg/L);
k、n——与溶液的温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1/n值越小活性炭吸附性能越好,一般认为当1/n=0.1~0.5时,水中欲去除杂质易被吸附;1/n2时难于吸附。1/n较小时多采用间歇式操作,1/n较大时最好采用连续式操作。
三、实验用品
摇床,72-分光光度计,温度计
水样为配制的酚溶液(10mg/L)
四、实验步骤
在6个250mL的三角烧瓶中分别投加0、20、40、60、80、100mg活性炭;
分别用量筒取5OmL含酚水样加入烧瓶中,测定水温;
将6个烧杯固定在振荡器上振荡30分钟(认为已达到吸附平衡);
分别取烧瓶中的溶液过滤,滤液置于10mL比色管中;(滤纸不要润湿)
分别向比色管中滴加5滴缓冲溶液、3~4滴4-氨基安替吡啉溶液、3滴铁氰化钾溶液,摇匀,静止1分钟显色。
用分光计在510nm处,以蒸馏水做参比液,用1cm比色皿测滤液的吸光度。
注意操作要点:
各水样过滤之后,再同时滴加其它药品;
按顺序每加一种药品之后,必须摇匀,再加其它药品;
水样显色后,测吸光度时要按由浅至深的顺序。
附标准曲线绘制:
配制0mg/l、2mg/l、4mg/l、6mg/l、8mg/l的标准酚溶液。
分别取上述酚标准溶液置于10mL比色管中,分别向比色管中滴加5滴缓冲溶液、3~4滴4-氨基安替吡啉溶液、3滴铁氰化钾溶液,摇匀,静止1分钟显色。
用分光计在510nm处,以蒸馏水做参比液,用1cm比色皿测滤液的吸光度。
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酚含量。
标准曲线:
水样浓度C2mg/l4mg/l6mg/l8mg/l吸光度A
待测实验:
活性炭量0mg20mg40mg60mg80mg10mg吸光度A0.472酚浓度C3.89画出等温吸附线,并以弗兰德利希方程的形式,求出等温吸附方程。
六、数据处理
m(mg)020406080100C(mg/L)3.89logC0.59x(mg)10q(g/g)0.5logq-0.3T(℃)各实验数据记录于上表;
绘制q—C对应的等温吸附曲线;
将 两边取对数,得 ;记录在上表。
4) 以logq—logC做图,经线性回归得一直线,求出斜率1/n和截距logk;
5) 将k和1/n代回原方程,得到温度T下的弗兰德利希等温吸附方程式。
logq
logC
1/n
logk
q
C(mg/L)
七、思考题
评价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能力。
吸附等温线有何实际意义?
做等温吸附线为什么要用粉状炭?
实验八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废水可生化性判别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废水可生化性生化呼吸线法测定过程。
3.掌握废水可生化性测定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及方案
2.1实验原理
1)废水生化处理的机理及要素:可生化废水生化处理主要是通过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实现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细菌是这个生态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有毒物质进行吸附和氧化分解。其过程有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污水中有机物向活性污泥表面附聚。由于活性污泥为松软的絮状体,表面积大,有较强的吸附力,所以活性污泥能对有机物或有毒物质进行吸附,其中可溶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所吸附,而不溶性有机物通过细菌分泌的酸作用,将其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后,再被细菌吸收,吸收到细菌体内的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即氧化分解,以获得合成新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生个人简历表格空白模板通用.docx
- 23S51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图集.pdf VIP
- (完整版)《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pdf
-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 VIP
- 医院物业后勤化管理重点部位强化清洁方案及消毒隔离措施方案.docx
- 增量学习与类增长的融合.pptx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列:Siemens S7-1200 (煤炭工业应用)_(11).项目案例分析:矿井提升机控制.docx
- 课题申报书:大学生“慢就业缓就业”心理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docx VIP
- PROE-Program程序设计全解析.doc VIP
- 2014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14J938.docx
文档评论(0)